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水墨紙本《天龍八部》——李志清去年特意為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開幕展覽而繪畫,中央吶喊者為喬峰。
放大
 
放大
 
日文版——李志清的漫畫不僅在中港台受歡迎,亦獲日本人青睞,2007年更憑《孫子攻略》奪得日本第一屆「國際漫畫賞」最優秀作品獎。圖為李志清繪畫的金庸小說漫畫日文版。
放大
 
放大
 
《魏斯.美國寫實派大師》
放大
 
《談美》
放大
 
《深刻的注目——細閱觸動心靈的記憶》
放大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那年代的香港歲月》
放大
 

其他新聞
作家劇場:創作圍城變荒城
參考答案
古今破謬: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參考答案
(P2)Spotlight﹕IQ test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書與人生:畫家李志清 藝術默默影響人性

【明報專訊】李志清以畫金庸筆下的人物為人熟悉,踏入位處長沙灣工業大廈的工作室,他卻不在繪畫,而是全神貫注地寫書法。他說不論漫畫家或插畫家都未能準確形容他的興趣和工作,因為他涉獵很廣,包括漫畫、插畫、油畫、水墨畫、西洋畫和書法,「藝術並不止於覺得一幅畫或一件雕塑很美。藝術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影響人性,進而使人達到善的境界」。

美學起點:閱讀

李志清的工作室書架上放滿書本,他喜歡的書種亦跟他的身分一樣,變化多端,例如畫冊、美學、繪畫理論及工具書。閱讀是汲取養分,包括知識及創作靈感。他認為閱讀既要順其自然,亦要包羅萬有。

李志清小時候到圖書館,總是先跑到藝術類的書架。拿起一兩本畫冊,他就可津津有味地看老半天。何政廣編著的《魏斯.美國寫實派大師》是其中一本,收錄了美國寫實派畫家魏斯不同時期的畫作,編者更詳盡分析了他的畫風及作畫技法。

「我當時被他的畫風吸引,愛上繪畫。後來知道這種風格稱為寫實派,漸漸閱讀更多有關繪畫的書,並踏上藝術創作之路。魏斯畫作的題材寫實,描繪美國鄉間自然風土的人物,這對我繪畫取材大有啟發。」他認為要先學習不同畫家的畫風,寫實派、印象派都要欣賞,「汲取足夠的養分後,就可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

抽離產生美感

12歲立志當畫家,18歲加入出版社做漫畫助理。李志清從繪畫鬼故事開始,再嘗試武俠漫畫、歷史漫畫等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漸漸建立名聲。他指出,「藝術創作,是從外到內,再從內到外的過程」,一些風景,一些事件,經過提煉,抽取其中最重要、令你最有感覺的細節,就能畫出令人共鳴的畫。

拿起美學家朱光潛《談美》一書,他說首要培養美學觀念。「這本書是朱光潛畢生才華和經驗的結晶品,說的是很深奧的美學理論,卻用很淺白的語言道出,作為美學入門書,是非常好的選擇。」李志清很欣賞他,甚至認為他是近百年來最重要的美學家。朱光潛認為藝術是「有機」的,李志清很認同,「同一樣東西,同一種顏色,在不同時間,從不同角度看也不相同」。很多值得描繪的事物就在身邊,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能用心觀察,尋找其中的美。

李志清認為,美的觀念是很籠統的講法,但也有一定標準。他認同朱光潛的看法,距離可產生美感:「這個距離既指實際距離,也指時間距離。有些事物要離遠一點看才會覺得美;另一方面,所有生活中的片段在回憶中都會得到淨化。」這令他明白有時抽離一點看熟悉的事物,有機會發掘到新元素。他畫武俠漫畫,已駕輕就熟,但仍在公式中尋找新意。例如繪畫未嘗試過的場景,及用更抽象的方式表現武功招式。

時刻思考 細味生活

李志清感慨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缺少靜下來的時間。「我們如果稍稍停下來,駐足觀看日常不會留意的事物,就可發掘到它們的美。」簡單如一棵樹、一道橋,都能洗滌心靈,也能開拓想像的空間。

深刻的注目,關鍵在於「閒」和「行」。以學校教育為例,他說現時缺乏美學教育,讀書只為了上大學、找份好工作。很多人忘了需要顧及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德、智、體、群、美並重。若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便可探索課程以外不同領域的知識;或多到藝術館走走,欣賞名家的畫作。他認為閱讀和看畫都需要思考,思考有什麼值得學習,思考怎樣令自己進步。

時刻思考,細味生活,成為李志清創作的根本。有一段時候,他喜歡遊歷速寫,在所著《深刻的注目——細閱觸動心靈的記憶》中,每幅畫的旁邊有一段文字,既是他的個人感悟,也是他的人生點滴。他形容文字跟畫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畫提供場景,文字填補細節。就像蘇軾稱讚王維的話,藝術創作可以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從工作而畫 到為己而畫

李志清為不同出版社繪畫多年,《射鵰英雄傳》畫了約3年8個月,《三國志》更畫了近10年。他樂於跟不同組織合作,包括出版社、藝術團體、政府和商業機構,但他希望過程要快樂。他很重視創作目的,座右銘是《大學》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例如跟商業機構合作,他遇過有人在枝節上給予意見,而意見跟創作目的無關,這限制了創作自由度。

長年低頭繪畫,李志清頸有痛症,「除了健康問題,我開始思考當初為什麼想繪畫」。年過半百,重拾初衷,不為工作繪畫,而是畫自己想畫的。新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那年代的香港歲月》收錄了他為中環街市外牆繪畫的組畫、為舞台劇《杜老誌》創作的動畫,還有其他香港街景畫。書名來自豐子愷一幅畫作的題詞,李志清欣賞他的畫風,「他的畫透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有帶童真的愛,有時甚至有佛家思想。他的畫作形式很簡單,但一花一草都帶有感情」。

李志清將目光投放到社區,繪畫簡單而充滿感情和回憶的事物,希望把正逝去的事物記錄下來,正是他在畫冊開首寫的一段文字:「如今,在這裏一切都靜止了,滄海桑田,青山猶在,水將流未流,月將落未落,都化作永恆……」

現在,他更喜歡自由地創作,喜歡「無所為而為」。「創作是內心的吶喊,如果能順應自然,就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文:周曉暉

圖:周曉暉、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269期]

 
 
今日相關新聞
書與人生:畫家李志清 藝術默默影響人性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