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9月5日(港、中、能)
內地收緊回收廢物進口
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7月18日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拒收高污染固體廢物,廢塑料、未經分類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類廢物逐步禁止入口,政策料對本港塑膠回收影響最大。為挽救回收率僅約一成的廢塑膠,港府最快2018年推行中央收集廢膠樽,回收基金亦宣布預留2000萬元,供回收業界購買處理廢塑膠機器,以符合內地進口要求。
■9月7日(港、中)
5校現港獨標語 「支援中大」
中大自9月4日開學後,校園多處出現「香港獨立」橫額和宣傳單張,校方派人清除,亦有內地生撕走海報。港大、理大、城大、教大和樹仁的民主牆都被貼上「香港獨立」和「支援中大」等標語。中大校方回應稱,《基本法》訂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重申絕對不贊成港獨。中大學生會副會長李振勇認為,學生在校園有權表達意見,希望阻止校方清拆,又稱文化廣場屬學生會管理範圍,質疑校方早前強拆橫額是侵害學生會的自治權。
■9月8日(個、港、衛)
2036年長者人口佔31%
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人口推算,本港整體人口預計2043年將增至822萬,至2066年回落至772萬。根據推算,2066年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升至87.1歲,女性更升至93.1歲。65歲或以上長者人數在未來20年增加超過100萬,至2036年達237萬,佔屆時人口31%。
■9月10日(中、全、衛、能)
研究:海鹽含膠
專家:料一人年吞660顆
美國有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美國、法國和西班牙出產的海鹽含有塑膠。聯合國資料顯示,每年有多達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傾瀉一垃圾車的塑膠入海。專家表示,倘美國人按衛生官員建議一天攝取2.3克鹽,一年可能吞下660顆微塑膠,但目前攝取塑膠對健康的影響未明。
■9月11日(個、港、衛)
團體促設標準學時 倡不逾7小時
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於2017年7月起,以網上問卷及街站形式訪問631名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逾七成受訪者認為「標準學時」應設於7小時或以下。七成受訪者認為標準學時能減輕學童學習壓力,四成人認為有助促進親子關係。發言人黎柏然承認,減少學習時數不代表能減少學童自殺,自殺並非由單一原因造成,但若有更多空間讓學童放鬆,對其精神健康發展有好處。
個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港 = 今日香港
中 = 現代中國
全 = 全球化
衛 = 公共衛生
能 = 能源科技與環境
[通通識 第4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