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專題:從詩作 認識劉曉波
【明報專訊】古人折柳送別,
委婉表達不捨之情。
7月尾文學組織「書寫主義」
辦了一場「劉曉波追詩會」,
透過誦讀詩歌
追思患癌去世的
《零八憲章》起草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劉曉波病逝後第三天,遺體化灰拋向大海,很多親友無法親自道別,最後只能在異地海邊悼念,部分人更被公安帶走。詩人吳美筠博士認為「不能悼念已是一種傷害」,決定在10天內籌辦一場讀詩會,讓大眾釋放哀思,並描繪出更完整的劉曉波。
曉波詩【一】
出門前,孩子曾許諾
為母親畫出六月的風
溫暖的綠色的風
追風的孩子突然倒下
後腦中彈
右手癱瘓
畫筆被鋼鐵碾碎
六月的風變成血色
灌滿母親的身體
〈孩子.母親.春天─六四十九周年祭〉(節錄)
空_以外 有血有肉
「很少人知道劉曉波是一位詩人。」詩人周漢輝感慨大眾常將劉曉波看成抗爭符號,如一張空椅,卻忘記他是一個「人」,有血有肉。劉是文革後首屆大學生,1977年入讀吉林大學中文系,後來與同學組建「赤子心」詩社,團體成為不少著名詩人的搖籃。劉每年也為六四死難者寫詩,既為悼念,亦抒愧疚。1989年他丟下美國著名大學訪問學者的身分,回國支援學運,成為著名的絕食「四君子」。政府開槍鎮壓時,他帶領學生撤離。不過1990年他受壓寫悔過書,之後獲輕判,成為人生污點,自覺出賣了六四亡靈的血,生前一直支援六四死難家屬組織「天安門母親」,讀詩會分享的〈孩子.母親.春天─六四十九周年祭〉便是他撫慰家屬的作品之一。
曉波詩【二】
一個囚犯
擠佔了你的生活
如此貪婪而兇殘
竟不允許你為自己
買一束花一塊巧克力
一件漂亮的時裝
他不給你時間
一分鐘都不給
〈貪婪的囚犯─給被剝奪的妻子〉(節錄)
肉身被囚 感情自由
劉曉波也為妻子劉霞寫很多詩。朗讀者之一、《時代論壇》總編輯羅民威讀罷〈貪婪的囚犯─給被剝奪的妻子〉後,以「卑鄙」點出劉嚴己寬人的性情。劉沒有責怪政權令自己成為階下囚,只責怪自己囚禁劉霞,「所有卑鄙之中/你為什麼/單單挑選我來忍受」。劉於1999年寫〈貪〉,10年後因為起草《零八憲章》、在法院作最後陳述時,他對妻子表達同樣的歉意,「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吳美筠指出,人雖被囚,但詩仍然自由,超越時空,不同時間讀同一首詩,感情可以迥然不同,例如劉霞於1999年發表〈空椅子〉,大抵沒想到空椅竟成了丈夫的象徵,2010年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卻因在獄中服刑缺席,頒獎台上留給他一張空椅。吳美筠期望劉霞的哀傷能轉化成盼望,「假設10年後劉曉波獲得翻案,大家重讀他在獄中創作的詩時,自是別有一番滋味」。
曉波詩【三】
一隻小耗子爬過鐵條
在窗臺上來回走動
剝落的牆在看它
吸飽了血的蚊子在看它
它也吸引了天上的月亮
銀色的投影似乎在飛
一種罕見的美
〈獄中的小耗子〉(節錄)
用字淺白 意象明顯
詩人鍾國強未如吳美筠對前景樂觀,但兩人對劉詩卻有相似的看法。吳美筠有時懷疑劉曉波的詩是否只寫給劉霞,鍾國強亦感覺劉的情詩寄寓了他對社會的關懷。另外他們也認為劉的詩作用字淺白,意象明顯,十分適合學生閱讀。鍾國強補充:「劉曉波大部分的詩固然沉重,但也有空靈的一面。」他介紹〈獄中的小耗子〉,內容寫劉在牢房發現一隻老鼠,形容牠在月下散步。詩作不但表達了劉苦中作樂的個性,也呈現出靜美的意境。
■劉曉波〈我沒有敵人〉精錄
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警察,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
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
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文字獄與詩
劉曉波希望自己是文字獄最後一名受害者,文字獄亦稱詩禍、筆案,盛行於清朝,君主讀士人的文字作品時斷章取義,以言入罪。清乾隆年間爆發徐述夔詩案,「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朝廷認為「壺兒」即胡兒,誹謗滿人,寄寓反清復明的思想,已故的徐述夔父子被戮屍示眾,其孫被斬。文化箝制的高壓統治下,士人變成驚弓之鳥,從此「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寫作與追求學問都與現實脫節,士風日衰。
詩離我們多遠
閱讀漸失光芒的時代堙A「不學詩,無以言」的孔子精句亦難驅使讀者接觸詩歌。大眾抗拒讀詩,原因殊異:文學門檻高、意象沒有共鳴、題材脫離生活等。作家郭梓祺曾將閱讀比喻為食橙,愛橙人都知道橙的優點,但總有人不食橙,都是講緣分。因此,我們蒐集了一些「橙」,盼為讀者締結詩緣。
■詩的歷史
《詩經》(先秦時代):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歌來自民間、宮廷與宗廟,大眾琅琅上口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收錄在《詩經》。
《楚辭》(戰國):
屈原與「兮」是《楚辭》的代表。《楚辭》「書楚語,作楚聲」,就像廣東話入詩,充滿地方色彩。作品幾乎句句以兮結尾,屈原名作《離騷》逾2000字,猜猜「兮」了多少次?
樂府(漢):
漢朝成立音樂官署,官員出訪民間記錄當地詩歌,讓君主檢討個人政治得失,亦開始流行五言詩。
竹林七賢(魏晉六朝):
政治動盪為文學土壤施肥,詩人透過寫詩逃避現實或表達憤怒,當中「竹林七賢」行為乖張,如阮籍出席母親喪禮時,仍然喝酒吃肉;劉伶嗜酒如命,醉後愛脫光衣服。
唐詩(唐):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等響亮的稱呼都出現在唐代。唐代社會開明,創作風盛,加上寫詩歸入科舉考試,文人練得一身寫詩好功夫。
宋詞(宋):
宋詞像現在的流行曲。宋詞與《詩經》、樂府詩一樣,都能配樂歌唱,但最大分別是宋詞大多先有曲後有詞。蘇軾、岳飛都曾採用《滿江紅》曲調譜上個人的詞。
元曲(元):
散曲是元朝的新體詩,配合對白與舞蹈成為雜劇,馬致遠《漢宮秋》講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與關漢卿《竇娥冤》講貧婦竇娥無辜被斬,翌年六月飛霜伸冤情便是大熱作品。
新舊詩交替(明、清、民國):
民間文學興起之下,戲曲雜劇繁盛起來,詩的發展不彰。到了五四新文學運動,新詩應運而生,徐志摩、聞一多、冰心等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
文:蔡康琪
圖:蔡康琪、活動機構提供、資料圖片、網上圖片、Felix M@iStockphoto
[語文同樂 第2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