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表外 促資金回流實體經濟
餘額寶屢次成為監管目標,除了因為資產巨大,因貨幣基金風險低但收益比銀行存款高,吸引資金由銀行流向理財產品。中國政府近期頻頻出招打壓各種理財、表外資產,如果資金重新流向銀行,將可通過貸款流入實體經濟。
此外,內地銀行仍以淨利息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根據數據公司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工行(1398)、建行(0939)和中行(3988)的非利息收入佔比僅約為33%,農行(1288)更只有25%。
隨着理財產品流行和利率市場化影響,四大國有銀行淨息差比2014年下降了0.7個百分點。
Wind表示,如果4萬億元貨幣基金回流銀行,按淨息差2.2厘計算,可獲利880億,因為與其競爭存款的基金消失,淨息差因而提升,獲利可超過千億元。
事實上,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早前便在一論壇上稱,內地有「四大金融亂象」,其一便是個別貨幣市場基金產品功能異化,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銀行功能之實,矛頭直指互聯網貨幣基金。
根據管理規定,對於被認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貨幣市場基金,由中證監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另行制定專門的監管規則。中金固收團隊分析師陳健恒認為,預期對於單一體量較大的特殊貨基而言,還會有單獨、更為嚴格的監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