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每晚要人倒夜香
【明報專訊】第三街、餘樂里和正街一帶樓宇10年前被市建局收購時,約80戶受影響。聖雅各福群會7年前出書紀錄餘樂里重建前的街坊生活,有人憶述「夜香婆」每晚要走上餘樂里舊樓又長又窄的木梯「倒夜香」,更曾倒瀉「搞到成條樓梯都係(夜香)」。
街坊7年前出書口述歷史
書中紀錄多名餘樂里街坊的口述歷史,部分住了四五十年,街坊早年會合辦盂蘭盛會,更曾在屋外設宴為街坊祝壽。由於每晚要「倒夜香」,有街坊因嫌「倒夜香」麻煩而到附近公廁如廁;也有街坊憶述曾有夜香婆因樓梯窄而倒瀉「夜香」。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形容餘樂里重建前是寧靜的社區,「火燭都沒見過,很平安」。
關注組欣賞重現「孖屋」間隔
市建局除保育餘樂里9至12號唐樓,部分唐樓清拆後成為公園,但公園內的銅像擺設曾受質疑。市建局助理經理(工程及合約)張雪清解釋,希望透過銅像帶出昔日居民生活,並曾參考舊相片,「例如居民未必有錢剪頭髮,就由成人替小孩剪」。
專門研究石牆的張朝敦說,公園內的餘樂里一號位置雖保留逾150年的花崗岩地台,但因地台上的新鐵架很重,或對百年地台造成破壞,亦未能帶出昔日唐樓氛圍。然而他欣賞9至12號唐樓的保育工程,指重現罕有的唐樓「孖屋」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