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市售香腸「貨不對辦」
牛肉腸混豬肉 雞肉腸含火雞 豬肉腸搭馬肉

[2017.08.04] 發表
貴湖大學學者漢納。
有學者抽查全國商店的香腸,發現當中兩成含有未列在標籤上的肉類成分﹐情況「令人擔憂」。

【明報專訊】聯邦政府委託貴湖大學(Guelph University)學者,抽查全國商店的香腸,發現當中兩成含有未列在標籤上的肉類成分﹐情況「令人擔憂」。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簡稱CFIA)在歐洲數年前爆發馬肉風波後,委託貴湖大學檢驗100份標籤上只列出一種肉類(牛肉、豬肉、雞肉或火雞)的香腸,報告本周刊登在《食品控制》(Food Control)期刊。

報告首席作者、貴湖大學學者漢納(Robert Hanner)形容,每5條香腸中,有1條含有標籤以外肉類的情況「令人擔憂」。

馬肉風波發生在2013年,有標籤為牛肉的產品,被揭發含有馬肉,有些產品更完全無牛肉成分。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稱,希望透過此次抽查,研究將來的檢驗程序中,能否採用學者的檢測方法。

報告指,27條牛肉腸當中,有7條檢驗出豬肉成分。38條標籤為純豬肉的香腸,有1條含有馬肉。20條雞肉腸中,4條含有火雞成分,1條有牛肉成分。15條火雞腸當中,有5條甚至完全沒有火雞成分,只有雞肉。

漢納說,所有被抽驗的香腸中,都沒有查出多於一種的標籤成分以外肉類,但他強調今次研究只針對火雞、雞肉、豬肉、牛肉和馬肉,而且也沒有檢測肉類比例。不過他補充,很多標籤以外肉類的比率介乎1%至5%;而超過18%的未申報成分,已可構成蓄意食品欺詐。

食檢局指加國已算好

歐洲七成肉腸不符標籤

食品檢驗局食物安全科學行政總監德米特里(Aline Dimitri)昨日說,對研究結果不感到驚訝,但認為本國的情況較其他國家好得多。歐洲有研究顯示,當地多達七成肉類含非標籤成分。

當局調查研究揭發的全部20宗「貨不對辦」個案,發現在「掛火雞腸牌賣雞腸」的個案,原來是製造商的來貨及製造紀錄出錯。德米特里稱,涉事公司已改正,但當局繼續密切監察。至於被找到有馬肉成分的香腸,製造商原已停止運作,當局因此無法調查。

德米特里補充指,今次研究也有其限制,因採樣數量很少,而且以研究方法為核心,目標並不反映市面肉類的實際情況。她稱結果顯示,學者使用的檢測方法有可觀的前景,當局正考慮擴大研究範圍。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