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料3%成人患抑鬱 半數沒求助
【明報專訊】抑鬱症困擾不少城市人,衛生署長陳漢儀說,本港每100名成年人便有3人患抑鬱,但估計半數患者沒求助。有抑鬱症康復者稱,曾因離婚、喪母及生意失敗三重打擊,萌生自殺念頭,幸電台節目觸發他求助。陳漢儀鼓勵受情緒困擾者求助,另建議親友陪伴及傾聽患者心聲。
抑鬱年輕化 寡歡無胃口須留意
學童自殺一直備受關注,去年4月至12月,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有8780個新症預約。陳漢儀稱政府目前不掌握青少年抑鬱症比例,只引述2008年研究,表示中一至中三青少年有1.3%現抑鬱症狀。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稱,臨H經驗發現抑鬱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升中一及準備中學文憑試(DSE)兩個階段較常出問題,亦遇過小學生求診。他說兒童及青少年主要因學業壓力、興趣班排得密麻麻等影響情緒,建議家長留意子女有否出現焦慮、脾氣暴躁等。
香港心理學會候任會長張傳義補充,青少年未必能用言語表達情緒,親友可觀察其行為變化,例如突然無胃口、鬱鬱寡歡。
好友陪哭 「肯試求助就有機會」
抑鬱症康復者Alice在2003年確診,當時其夫另結新歡,更將家中物品搬走,「一夜間失去家庭,無法接受」;負面情緒影響工作,向來獨力負責的範疇突不懂做。僱主茼P事陪她求醫,確診抑鬱症。她慶幸曾求助,亦感激好友陪伴,「打電話說想哭,他叫我立即去找他,什麼都不說,只是陪我哭」。藥物治療加上朋友支持,Alice病情好轉,丈夫也浪子回頭,「肯嘗試(求助)就有機會改變」。
另一康復者Nick在2014年經歷離婚、喪母及旗下生意結束,情緒崩潰,持續失眠兩年,甚至萌生自殺念頭,「做什麼都無心機」。後來電台節目有聽眾分享婚姻問題,他感同身受,鼓起勇氣致電情緒支援熱線,掙扎半個月才按建議求醫;其後又因藥物副作用令他常感疲累,一度自行停藥,幸現在病情穩定。他稱以前想到傷心事會想自殺,現懂得傾訴,期望經歷可鼓勵受情緒困擾者求醫。
郭家麒倡18區設精神復康中心
據食物及衛生局提交立法會特別財委會資料,有非緊急精神科病人要等接近兩年才可見醫生。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政府應在18區設精神科復康中心,由受過訓練的家庭醫生處理屬例行類別的抑鬱症病人。他另建議為低收入精神科病人提供醫療券,助其往私家診所求診,減輕公營專科門診壓力。陳漢儀稱,食衛局正檢討精神健康服務,料兩個月內公布結果。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