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廈千萬間貧者居無所 應強制撥單位作廉租屋
【明報專訊】非弁利機構「多倫多社會規劃研究所」(Social Planning Toronto)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揭示,多倫多的總人口自2011年以來增加了4.5%,包括多市中心、北約克惠柳第(Willowdale)和怡陶碧谷南部等在內的多個地區,居民人口均大幅增長,但相關的交通、廉租屋、社區服務、綠化和康樂等設施則沒有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
加拿大統計局上周發表2016年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顯示,多倫多總人口自2011年的人口普查以來迅速膨脹,增加了116,511人,增幅達4.5%。
當中又以多市中心、卑街走廊、The East Mall/南怡陶碧谷、惠柳第和灣景村、Humberlea、愛靜閣等地區的人口增幅最大﹔與此同時,Downsview、West-Humber、Highland Creek及愛靜閣東面的人口自2011年以來則大幅減少。
其中,在華裔移民聚居的愛靜閣,在堅尼地路夾雪柏東路交界處附近,居民人口自2011年以來大幅增長。但在愛靜閣東部地區,人口則大幅減少。
報告又指出,多倫多的平均人口密度已增加至每平方公里4,334.4,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地區是多市中心和多倫多北部。其中,多市中心的人口總數在多倫多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2011年的7.6%上升至去年的9.6%。
報告說,多倫多在市中心、北約克和多倫多北部地區的人口密度大增,引發了當地居民、特別是生活在貧困中的居民對中產階層化;廉租屋的缺乏;交通;綠化帶和康樂設施的缺乏等議題的憂慮。
針對廉租屋缺乏的議題,規劃研究所執行總監馬爾(Sean Meagher)指出,多市近年大興土木,眾多共管柏文大廈拔地而起,但實際上並未解決廉租屋嚴重缺乏的問題。
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是盡快制訂包容性區域劃分的市政附例(Inclusionary Zoning bylaw),即強制性要求開發商必須從新的住宅開發項目中,拿出一些單位作為廉租屋。
馬爾在談及居住在多倫多的可負擔性的議題時強調,市府在對人口密度高的社區進行市政規劃時,應側重於社區服務和興建「完整的社區」,從而改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質素。
他說:「僅僅興建新的住宅單位並不會解決可負擔性日趨嚴重的問題,兒童日託服務、圖書館、公共交通和康樂設施等均是必要的,從而使多倫多成為一個更加可以負擔居住的城市。」
他表示,多倫多市議會現正制訂市府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加拿大統計局剛發表的人口普查數據,將為市議會在決定撥款予公共交通、兒童日託、康樂活動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