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癌病新症勢超男性 醫生:與不生育有關
【明報專訊】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共錄得2.96 萬宗癌症新症,按年增2.4%,負責統計的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指男女患癌比例為1.01比1,推算兩者人數最快於明年或後年追平,預料之後女性癌症患者會超越男性。有醫生相信,女性癌症C升與不生育現象有關,提醒高危中年婦女定期做檢查。
明報記者 梁杏怡
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顏繼昌表示,本港於2004年的男女患癌新症比例為1.2比1,但過去10年比例有所收窄,2014年數據顯示男女患癌比例為1.01比1。
按該中心最新推算,女性新症個案數目最快於2018或19年追平男性個案,之後比例亦會持續超越男性。顏繼昌稱,2004至2013年間,每年男性癌症發病率平均減少0.7%,死亡率則平均減2.4%,除了前列腺癌、大腸癌及淋巴癌,其他癌症風險均有下降(見表);反觀女性患癌方面,每年發病率平均增1%,即10年共增一成。此外,男性發病中位數在10年之間由68歲降至67歲,女性則由64歲降至61歲。
大腸癌新症最多
顏繼昌表示,乳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等女性癌症數字自2003、04年開始「反彈」,相信是因為女性人口結構趨向中年化,其中45至64歲婦女患癌風險亦較高,而多肉少菜及少運動等生活習慣亦有影響,例如子宮體癌正是與肥胖及女性賀爾蒙過多有關,呼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大腸癌再次蟬聯十大癌症「榜首」,2014年共有4979宗新症,較排第二的肺癌(4674宗)多305宗,顏繼昌相信數據已確立未來走勢,預料「十年八年」內腸癌宗數仍會超越肺癌,相信待政府恆常推出大腸癌篩查,及早於瘜肉階段開始預防,長遠才會減少新症。
盼整合藥廠NGO 資助基層藥費
癌症新症雖持續上升,但男女死亡率現跌勢,顏繼昌認為有賴藥物發展日新月異,惟社會因此面臨「天價藥費」挑戰,例如肺癌、腸癌、乳癌及腎癌的新藥愈來愈多,每月需幾萬元藥費,對基層病人實在太貴。
他說,部分藥廠會向基層病人提供免費藥物,但這些措施相對零碎,建議參考撒瑪利亞基金等做法,整合不同藥廠及非牟利機構合作,推出癌症基金,資助基層病人用藥。他相信若打正旗號「扶貧」,不會變相推高藥價,反而能吸引藥廠提供優惠。
臨H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雌激素長期處於高水平可引致乳癌、子宮體癌等女性癌症,近年愈來愈多女性不結婚或不生育,缺乏哺乳期等調整雌激素的「休息期」,乳房或子宮細胞有較高增生或病變風險,以往曾有研究指出,無生育的女性患乳癌風險高約5倍;常吃高脂食物或壓力過大亦可能增患癌風險。
她認為癌症難預防,但可及早發現,提醒女性在40至45歲起應定期檢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