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世遺存亡
【明報專訊】羅馬鬥獸場、中國萬里長城、澳洲大堡礁——試找出以上3個旅遊名勝的一個共通點?它們都是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下,被評估為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而言,具有突出價值的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可是天災及人禍,不斷為文化及自然遺產的保育(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添加壓力。數百甚至上千年屹立不倒的古蹟及自然奇觀,近年甚有可能因全球暖化、戰爭等影響,終有一朝被摧牷C
數字看世界遺產
-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評定世界遺產的機構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訂立評定的準則及保育這些「遺產」的國際公約
- 4類: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兼具文化及自然的綜合遺產、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截至2016年12月,首三種世界遺產全球共有1052項:
.814項文化遺產
.203項自然遺產
.35項文化及自然遺產
-55項:面臨威脅(In Danger)的世界遺產數目
-336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收錄的項目
◆面臨威脅的世界遺產分佈(見表)
◆誰負責評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會就各《公約》締約國提名的「自然遺產」進行評估,而對文化遺產申報的評估則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完成。混合遺產的評估則由兩個機構共同完成。兩個機構要就「遺產」的評估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報告,由委員會決定是否將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當一項世界遺產被發現正面臨嚴重的結構損壞、失卻原有環境和價值等狀G,經評估後或會被降級為「瀕危世界遺產」,用意為向國際表明該遺產正面臨威脅(in danger),鼓勵各界協力補救;若狀G不改善更可能從《世界遺產名錄》除名。
◆首十個最多世界遺產國家
1.意大利(51)
例子:羅馬歷史中心(圖為羅馬鬥獸場)、威尼斯及潟湖、龐貝考古區
2.中國(50)
例子:故宮、長城(圖)、福建土樓
3.西班牙(45)
例子:塞哥維亞古城及其輸水道(圖)、阿蘭布拉宮、安東尼•高迪的建築作品
4.法國(42)
例子:巴黎聖母大教堂(圖)、里昂歷史遺址、香檳區文化景觀
5.德國(41)
例子:科隆大教堂(圖)、柏林博物館島建築群、拉梅爾斯貝格礦山
6.印度(35)
例子:泰姬陵(圖)、科納拉克太陽神廟、象島石窟
7.墨西哥(34)
例子:墨西哥城、奇琴伊察古城(圖)、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大學城的核心校區
8.英國(30)
例子:倫敦塔、巨石陣(圖)、西敏寺
9.俄羅斯(26)
例子: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及紅場(圖);費拉邦多夫修道院遺址群;德爾本特城堡、古城及要塞
10.美國(23)
例子:紐約自由神像(圖)、陶斯印第安村、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
(註:括號內為該國擁有世界遺產的數目)
■威脅世界遺產存亡的因素
UNESCO在網頁列出14個威脅世界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的因素,包括:
? 建築和發展,如房屋、旅遊或工業設施建設
? 交通運輸設施,如道路、機場等
? 公共事業和服務設施,如發電設施
?各類污染
? 利用/改變生物資源,如伐木、捕魚、耕作
?資源開採,如採礦、開發石油
?社會/文化用途,如宗教
? 當地氣候環境影響,如溫度、濕度
?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現象,如颶風吹襲、水災
? 突發生態或地質活動,如地震、海嘯
? 外來/大量物種入侵,如魚類養殖、疫症
?管理和制度問題
?其他人類活動,如非法貿易
?其他
人類活動:
武裝衝突破壞文化遺產
武裝衝突(armed conflicts)和社會動盪(social unrest)除衍生難民問題,亦令世界遺產遭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社會意識到戰爭會摧珔H徵人類文明的建築物,各國遂在1954年於荷蘭海牙通過《關於發生武裝衝突時保護文化財產公約》(又名《海牙公約》),規定武裝衝突中,仍應尊重另一締約國境內的文物,亦不該以文物或建築作為攻擊對象。不過經過如80年代的兩伊戰爭(伊朗對伊拉克)、90年代發生的科威特戰爭及南斯拉夫內戰等,對古蹟的破壞有增無減,各國於1999年簽訂公約的第二議定書,對武裝衝突中破壞文化財產的刑事責任進行詳細規定。
可惜文物在近10年面臨的人為破壞,有增無減。以敘利亞為例,自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至今國內6處文化遺產全被列為瀕危,例如古城阿勒頗(Ancient City of Aleppo)(下圖)。
■世界遺產非科技可取代
有人或會認為,現今科技進步,只要透過電腦科技等把文化和自然遺產好好記錄,傳給下一代,實體是否存在或無傷大雅。不過,英國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席早前發表一席話,道出保育自然遺產其實有其他意義:「這些遺產不僅透過旅遊業及自然資源,貢獻我們的經濟發展,為數以萬計的人提供就業機會及生計,同時亦支撐茼a球上最寶貴的生態系統。」從這一番話,可以了解到保育世界遺產——不論文化還是自然的遺產,除記載人類的文明以外,與經濟發展亦有關係。
伊斯蘭國極端武裝分子在衝突中會以歷史建築作為攻擊對象並對外宣示,例如在2015年展示破壞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內一座羅馬時代建成的寺廟。不少當地居民原對這些古文明得以保存引以為傲,古蹟被破壞是對身分認同的一種重創,而受破壞的建築與宗教扣連上關係,例如寺廟、教堂等,亦嚴重傷害了當地人民的心靈。
世界遺產的價值,在於不能用錢買回或花時間重建,消失了便灰飛煙滅。同學更應該討論如何於現時國際政局與崇尚經濟發展的模式下,加以保育世界遺產。
文:楊淑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