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舊書捐出或變廢紙
【明報專訊】(見圖)
(請看附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指出資料中舊書回收和義賣活動面對的問題。
◆儲存問題:非牟利機構面對儲存空間難題
香港寸金尺土,要儲存大量書籍也面對「土地問題」。根據資料,舉辦舊書回收和義賣活動的機構如宣明會,因租金高昂成本貴,沒有地方儲存未能出售的書,遂將之賣給廢紙回收商,造成浪費
◆責任問題:部分市民為清理家中物品而捐書
有市民不理會慈善機構的收書要求,捐出不合適的書籍,如內容涉及色情暴力的漫畫,卻不願意再收回,最終無法用作義賣,也無法達到資源循環再用以減廢之目的。有環團負責人批評此做法「略為不負責任」
◆延伸回應題
2. 試提出3個提高公眾參與回收量的建議。
資料顯示,2010、2012和2014年公共地方回收桶(即三色回收桶)紙料回收量的差別不大,但2014年的塑膠和金屬回收量分別是2014年的220%和400%,反映市民多了回收這兩類廢物
可行建議(若能針對上述情况更佳):
?增加回收設施:
政府可增加街道上和公屋、房屋署轄下商場的回收箱數量,並鼓勵私人屋苑增設,放置在垃圾桶旁,方便市民回收。若回收箱位置偏僻或距離遠,會降低市民回收廢物的意欲
?提供經濟誘因:
實施膠樽「按樽制度」,如飲用膠樽飲品後把空膠樽交還商舖,可退回按樽費,鼓勵回收膠樽,措施可先在有較大儲存空間、分佈廣泛的超級市場開始。政府亦可考慮善用資源,如補貼回收業,推動進一步發展
.增加推廣宣傳和教育:
政府可加強宣傳回收的重要,強調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意義,以及港人浪費情况嚴重(如將被棄置堆填區的塑膠量換算成膠樽計,港人每日扔超過520萬個膠樽,累計一年19億個),例如在電視黃金時段播放廣告,教育大眾。學校也可舉辦班際環保比賽,鼓勵學生思考資源再用的好處,並將習慣帶回家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垃圾處理方法」:link.mingpao.com/16838.htm
2. 環境保護署:www.epd.gov.hk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