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加拿大華裔青年導演熊邦琳(Tiffany Hsiung)歷時7年製作、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出品、多倫多史維會(ALPHA Education)協製的紀錄片《謝罪》(The Apology)﹐將於本月分別在多倫多和溫哥華公映:12月2日至8日在多倫多Hot Docs Ted Rogers電影院上映,以及在12月3及4日在溫哥華 Vancity Theatre放映,電影內容講述的是「慰安婦」。
熊邦琳將會在多倫多6日和8日兩場及溫哥華的兩場與觀眾見面,回答提問。
現居多倫多的熊邦琳用了7年時間,隨訪了3名日軍性奴隸受害者的人生旅程。她用了細緻感人的角度描繪每一位老人的經歷以及這沉痛的經歷如何讓她們的生命改寫。
紀錄片《 謝罪 》的三位主角,包括:韓國的吉(Gil)婆婆,中國的曹(Cao)婆婆和菲律賓的艾德拉(Adela) 婆婆。她們都曾在約70年前慘遭禁錮在所謂的「慰安所」內,而現在則面臨着健康日漸衰弱的黃昏歲月。
二戰期間,有20萬名女孩和年輕婦女遭日本帝國軍隊強迫充當日軍性奴隸;她們三位正是其中幾位倖存的前「慰安婦」。忍受了幾十年的沉默和恥辱之後,她們知道:可以由她們來提供第一手真相的時間正在耗盡,因此有必要確保這段恐怖的歷史不被遺忘。
不論是為了向日本政府討回公道、要求正式道歉,還是為了喚起勇氣與親人分享他們最終的秘密,她們都下定決心邁步向前,抓住最後機會,讓後代走上和解、治癒和正義的道路。
熊邦琳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最大收穫,是與片中老人們建立了重要的人際關係。
她表示自己很榮幸能陪伴老人們度過她們生命的最後階段,亦很自豪能將她們的故事展現給世人。
她說看到這部紀錄片有這麼多人支持,並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感到非常地激動。
她指出,為性暴力發聲並尋求和平而提供平台,正是這部紀錄片的力量所在。她又強調﹐年輕人在保護歷史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為我們應當在家庭和社區中探討這些「不容易討論」的話題,這樣才能更好地改變世界。
史維會行政總監劉美玲亦非常贊同教育年輕人的重要性。目前,史維會和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正在共同製作該紀錄片的教學版本並有關教材,準備向世界各地的學校推廣。
該片由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製作總監Anita Lee監製。《謝罪》於2016年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Hot Docs)的「大創意」(Big Ideas)環節中作世界首映,並獲得觀眾獎亞軍。
該片獲邀在多個電影節放映,其中10月在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獲頒觀眾獎(Cinephile Award),在廣角記錄精選(Wide Angle Documentary Showcase)環節中獲得世界最佳紀錄片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