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貧窮‧泰國:囤地成本低 地權分佈不均
【明報專訊】重塑閒置空地:Root Garden 位於曼谷閒置多年的土地上,現重新塑造這空間的發展。
香港人對泰國不陌生,但同學認識的泰國可能只是泰國作為旅遊熱點的一面,或從新聞報道得知泰國不時有大型示威,政局不穩。事實上,泰國貧富懸殊現象與當地地權分佈不均和徵稅制度大有關係。
曼谷近年發展急速,新商場、商廈從不間斷落成。在曼谷這類大城市,當然需要覓地興建新辦公室、高級公寓和大型商場,對土地需求理應十分旺盛。可是如果細心觀察,即會發現在曼谷的黃金地段仍見雜草叢生的空地,亦有不少人居於擠迫、環境惡劣的貧民窟,沒有足夠的空間生活、工作。
持土地不徵稅 閒置地常見
這種矛盾的現象主要跟當地的地權過分集中有關,泰國和不少新興的東南亞國家一樣,不徵收土地繼承稅與贈與稅,甚至持有土地也不徵稅,這在東南亞國家中屬少見。在大部分發展急速的地區,持有土地就須交稅,因此持有閒置空地等於一直支出而沒有收入,很少人會願意這樣做。可是泰國的地權過分集中,而且閒置土地也不用交稅,結果即時在首都曼谷亦常見空地。這除了令基層甚至中產缺乏土地居住和生活,亦窒礙城市的發展,進一步令市民的收入分佈不均、加劇貧富懸殊,也造成泰國的社會問題。
善用空間 基層中產同受惠
Root Garden是一所農莊和咖啡室,它亦是重新塑造空地的例子。Root Garden坐落曼谷的昂貴地段,這片近萬呎的私人土地,在Root Garden開業前已空置經年。Root Garden於2015年1月成立,它既為基層提供就業機會,住在附近的中產亦可在此購買優質的農作物。它亦會不定期舉辦有關當地空間或有機種植等議題的公眾論壇,至今已舉辦超過15場。它成立後有不少當地組織倣傚,開始提出善用閒置土地。雖然Root Garden的運作可能只是暫時性質,但項目的理念並不限於此地,適當利用閒置土地才是長遠的目標。
文:樂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