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裝置疑受污染 兩心胸外科病人染菌
【明報專訊】醫管局接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通報,一款用於心胸外科手術的加熱冷卻裝置或受到奇美拉分支桿菌污染,確定兩名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心胸外科手術的病人曾感染細菌。
醫管局表示奇美拉分支桿菌一般常見於水分及土壤,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一款用於心胸外科手術的加熱冷卻裝置或受污染,或透過空氣或儀器的排風口散播桿菌,病人受感染風險估計約為千分之一。衛生署表示有關裝置由製造商LivaNova PLC(前稱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生產,6間公立及私家醫院採用,又稱感染該菌可於數月後發病,徵狀包括夜間出汗、體重無故下降、乏力或原因不明發燒。
醫局稱盡快更換 醫生:不會接觸血液
醫管局關注事件,已通知提供同類手術的伊院、威院及瑪麗醫院,檢視過去4年曾用該款裝置的病人紀錄,確定兩名在伊院接受心胸外科手術的一男一女病人曾染該菌,正就有關裝置培植細菌,以確定兩人有否感染,兩人正接受抗生素治療,需定期覆診,局方會盡快更換有關裝置。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崔永雄指出,加熱冷卻裝置一般用於搭橋、心臟移植等大型心臟手術,由於手術需暫停心臟功能,一般會先用此裝置冷卻體溫,保障其他器官細胞生存。裝置不會直接接觸血液,理論上裝置內用過的水不會儲起。他又說,完成心臟手術的人抵抗力較差,故感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