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一自行收生昨日展開,名校喇沙小學門外早上7時已有家長排隊等交表,有家長看重喇沙多課外活動,可讓兒子發揮所長,又明言品德及開心生活較成績重要,「入去也不一定爭做第一」。另有內地家長不習慣國際學校幼稚園放學後沒功課,每日要額外為子女安排私人補習或上興趣班,期望回歸傳統本地教育(見另稿)。 家長在周五(30日)前可向心儀小學遞交申請表。家住何文田的方太有兩子一女三胞胎,她說自己與丈夫均十分重視子女品德,會選擇同一宗教理念的學校一起培養孩子。她為女兒報讀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有首名子女、適齡學童及同一宗教3項分數,共20分,有機會獲取錄。兩名兒子則報讀喇沙,她指喇沙多課外活動,兒子可發揮所長,且丈夫是舊生,加上適齡及宗教共25分,獲取錄機會大。 說喇沙活動多 望發揮所長 方太說子女尚年幼,故主要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及品德,學術方面待他們長大一點再說。她認為孩子成長不存在「起跑線」一說,「很多人都是最後才發力,一樣很叻」,且父母施壓令親子關係緊張,她相信開心和諧的家庭關係更重要。她說,丈夫在喇沙畢業,認為喇沙不算催谷,且「入去也不一定爭做第一」。她又希望與子女一起進步,故工餘會在教育機構上家長班,學習如何教育幼兒。 稱行10分鐘上學練自理獨立 品德方面,方太指主要通過言傳身教,如周末在街上遇見賣旗,會帶茪l女一起捐獻,又經常提點他們尊重長輩。此外,她自子女幼稚園K2(低班)起會帶他們步行10多分鐘上學,「小朋友一定會扭計、想抱、要爸爸駕車載他們,但家長不可以心軟,培養他們獨立個性及自理能力很重要」。上學路上,她亦把握時機帶孩子認識樹木、天氣及社區環境。方太笑言女兒「生性」,經常跟荇a傭掃地、抹窗及煮飯等,兒子雖不愛做家務,自K3(高班)起亦每日自己執拾書包和穿校服。她為子女報了游水及空手道班,「都是社區中心那種幾十元一堂的,教育子女其實不用花很多錢,收費高的反而太商業化」。 跨境校網競爭大 有校日收200申請 經投資移民來港、從事金融業的鮑太同為兒子報讀喇沙小學。她說不會理會起跑線,認為性格良好和有創意較成績重要,她也希望兒子發揮所長,例如在家中玩積木,會不按照圖紙,自行發揮創意拼砌。 另外,跨境校網競爭激烈,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有75個自行收生學額,首日收到107份申請;鳳溪第一小學有90個自行收生學額,昨收到200份申請;鳳溪創新小學則有60個自行收生學額,首日收到95份申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