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專訪:3個月,給我一個3﹗
【明報專訊】「中文沒有3,大學沒指望。」第一屆文憑試考生、曾就讀於聖公會陳融中學、今年剛從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畢業的張勻耀說。他對中文一向興趣不大、期望不高,但中六校內模擬試的成績,卻叫他不得不正視中文:「平常校內成績不高,但尚算中間水平,模擬試卻是前所未有的低。」當時評估在公開試只達1至2級水平,只剩3個月,為了升「3」,他作出什麼選擇?
從「2」到「3」,路要怎麼走?
■想法1
中文溫習時間分配佔最大比例
A.有覺悟了吧?前進1個月。
B.有其他更好的安排嗎?
◆「盡人事」
「我的選修科成績還可以,因為最擔心是連基本入大學資格也沒有,所以三個月內,花最多時間溫習中文。」過往不將中文放在心上的張勻耀,終因模擬試的成績評估而覺悟,以入大學為目標,決心中文一定要有3,然而短短三個月,補習已太遲,唯有「盡人事」,每星期有3天操練中文、自行於坊間購買答案解釋最詳盡的補充練習試做。
■想法2
中文科「冇得溫」,只能聽天由命
A.原地踏步3個月。
B.奪3不是夢,前進1個月。
◆「溫答案」
中文需要長時間浸淫,但奈何時間緊迫,又非興趣。只剩三個月,「溫」答案是其中可以一試的提升方法。張勻耀是第一屆文憑試考生,沒有考評局的考試報告參考,只能參考學校老師提供的評改參考及補充練習的答題模式、技巧。他說:「完成試題練習後要仔細看答案是什麼,圈下答案的關鍵詞句、留意答題模式。」
張勻耀說這3個月期間,最好主動找老師問考試竅門及評核準則,以他的中學為例,有部分老師也曾擔任改卷員,多少能掌握答題方法。
■想法3
務求3個月內追回所有知識,不接受針對式溫習
A.時光倒流至1年前。沒有1年半載,怎能追回所有知識。
B.雖不是好方法,但比較實際,前進一個月。
◆「選重點」
張勻耀在中文強弱項不一,他的策略是強項加強操練、弱項重點取捨。例如綜合能力卷有較佳表現,便透過補充練習加強操練,而其弱項閱讀卷則有不同溫習側重點:「我的文言文部分較弱、而白話文部分還好,所以選擇花多點時間於白話文,覺得至少比文言文會更有機會能夠回答問題。」
有限時間分配,需要取捨,張勻耀的經驗是,時間掌控在實際應試時很重要,應避免因想太久而不夠時間做卷。
有驚無險得3 張勻耀說:「算是過了一關。」因為這個3,配合他選修科的成績,最後得以進入本地大學就讀。他笑言,當時老師給予他會考最大的「鼓勵」是:「中文沒有3,就不能讀大學。」
文、圖:鄭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