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里約奧運再掀體育熱潮,香港自1996年於奧運風帆賽取得首面金牌,至今仍「一金難求」,有學者表示,精英運動員的培訓要由基層如學校及社區茪漶C聯合國一份報告亦指出,本港中小學體育課時為每周90分鐘,較日、韓等亞洲體育強國的120分鐘至135分鐘為低。
中小學體育課時不及中日韓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3年發表學校體育課程文件(World-wide surve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的數據,香港中、小學的體育課時中位數,均為每周90分鐘,不及日本、韓國及中國。以日本為例,小學每周體育課時約125分鐘,中學增至130分鐘;韓國的中小學有每周120分鐘體育課時,而中國則有105至135分鐘(見表)。
另外,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小學生的過重及肥胖率在2008/09學年達到最高峰的22.2%,在2014/15學年雖已回落至10年前的18.7%水平,但仍維持每5名學生有一人肥胖的情G;而中學生的過重及肥胖率,更由2004/05學年的15.8%升至14/15學年的19.4%。
課堂遭借調 運動時間捉襟見肘
根據教育局建議,本港中小學應分配總課時至少5%、即每周約90分鐘予體育發展活動。曾是資深體育教師、退休兩年的蔡先生指出,過往學校每周有兩節體育課,但考試前夕經常有15分鐘至一節課時被借予其他課堂作補課,令體育課堂愈見不足。
鳳溪第一小學體育教師鄭頌霖認同,學童在體育課有30分鐘達到中高強度運動量屬適中,課堂借調與否要視乎個別學校決定,但部分小學只有單節40分鐘的體育課,而中學體育課時包括更換體育服等時間,令課堂更緊張,認同若增加體育課時,可提高學童運動機會。
按現時的世衛準則,5至17歲的學童每日應有60分鐘中度至劇烈運動量。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說,單靠學校的體育課時難以評估運動效能,因此學生在課堂學會基本運動技能,應在課餘時間繼續運動;但現時學生為應付功課量及學分,根本無暇出外運動。
為入學報運動班 無法持續訓練
被問及為何現時港隊在奧運「一金難求」,雷認為取得獎牌與否,要視乎技術、心理、天氣、觀眾或場地環境等不同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但他指出,精英運動員的培訓要從學校及社區茪漶F惟現時家長即使為子女報運動班,卻只為滿足入學需要,非培養學童的運動興趣,令訓練無法持續,要香港有好的運動員爭取佳績,必須先改變現有的體育及藝術文化。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