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機場三跑填海工程已於本月初開展,本報發現,機管局首次以大嶼山4個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總數,作為工程的參考基線指標,較之前港珠澳大橋各項工程,以單一或兩個相關水域為指標不同。有專家認為這與大嶼山東北部的白海豚數量暴跌有關,批評做法取巧。 環保署﹕更全面展示出沒情G 環保署指《中華白海豚基線監測報告》內以大嶼山4個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總數為基線指標,相比以往同類型監測的調查只有3個調查區,增加至4個並記錄海豚擴展或轉移活動的範圍,目的是更能全面展示中華白海豚於本港水域出沒的情G。若因工程而導致海豚監察結果超過「極限水平」(即連續兩個月跌至基線以下),機管局更需要考慮採取其他措施,包括暫停相關海事工程,以改善有關情G。 根據機管局於2014年獲環保署發出的許可證,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須符合法例要求,中華白海豚屬監察及審核的其中一項指標。按照機管局上載到三跑網頁的《中華白海豚基線監測報告》(下稱《報告》),機管局在填海前已對白海豚做為期半年的基線調查,但涵蓋範圍包括大嶼山東北、西北、西及西南共4個水域,幾乎包括全港白海豚出沒的水域。 根據最新標準,《報告》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的目擊率,即每航行100公里見到1.86群或9.35條白海豚。日後若監察結果低於基準,例如連續兩個月均錄得下跌便達到「極限水平」(limit level),需採取補救措施,直至海豚數目回升。 首計算4水域 非監察對應範圍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過往工程均以涉及的水域作監察目標,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其中人工島工程只對應一個水域,而大橋的香港段工程因應長度亦只涉及兩個水域,但三跑位於大嶼山北面,卻將4個水域計算入內是取巧。洪家耀估計這與大嶼山西北及東北水域的白海豚數目偏低有關,其中東北水域去年更首次錄得海豚零出沒,若環保署以此水域為基線,將難有說服力。 洪家耀說,基線調查擴至4個水域,較難反映工程對相關水域的海豚數目變化,批評環保署批准機管局以較寬鬆的方式制訂基線數據,屬把關不力,顯示環評制度形同虛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