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路迂迴 遲畢業反成「大學生」
【明報專訊】受家庭背景影響,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讀書時已富有使命感,做過不同義工服務。有一次長者電影分享,主意多多的她決定一改播粵劇的慣例,轉播「連體嬰分割手術」紀錄片。她起初認為紀錄片富教育意義,及後才發現長者們被手術畫面嚇得「幾日不敢吃肉」。
做義工播連體嬰片 嚇壞長者
她說「當時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於是報大學時「間間大學都報社工系」,立志做社工,豈料沒一間錄取她,只收到當時仍是浸會學院的電話邀她入讀歷史系。起初她覺得「歷史,不是吧!讀完出來可以做什麼工作?」但最後還是一試,讀了一年後,又死心不息,再報讀理工大學社工系,可惜再碰釘,輾轉入理大讀語言學系。後來她才知道自己始終鍾情歷史,便重返浸會學院歷史系。
轉科冀做社工 終情繫歷史
縱然在迂迴的讀書路上尋尋覓覓,盧秀麗仍覺得「冥冥中有注定」。她指若當初沒回到歷史系,就不會成為博物館長。也正因當年轉校,比原定遲一年畢業,讓她能在1994年浸會學院正名大學後畢業。她仍未忘畢業時「大學同學送了一隻龜的毛公仔給我,他說實至名歸(龜)呀嘛」。
信知識改命運 教女不強求
盧秀麗一直抱有一個信念,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即使屢屢碰釘,也從未放棄。現在她已修讀了古建築進修及博物館學兩個博士學位,但她說進修「不是為了個學位,而是為了知識」。如今育有3名女兒的她說,雖會培養孩子的興趣,但從不強求,「之前大女學彈琴,就買了一部琴給她,不久她就不想學」。一般家長要孩子學下去,她卻尊重孩子,「已經把琴送給了表姐,現在她(表姐)都學到八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