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中化﹕文人 鶼鰈情深 困難嗎?
【明報專訊】著名文人楊絳病逝,最受謳歌的倒是其愛情生活——相知相惜、夫唱婦隨的現實故事,似乎是最美好的結局。但諷刺的是,傳統文人的愛情卻不是這樣的故事。
情故常遭美化 忠貞者反被忘
夫婦比翼雙飛、從一而終,當然是愛情的理想結果,故明清才子佳人故事都是這樣的流程:才子與佳人私定終身,佳人被迫嫁人但堅守信念,後來才子高中科舉,終成眷屬。但正如諺語「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現實是後世傳頌的文人愛情事[很多都被過度美化。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悼念髮妻膾炙人口,但當時他除了續弦還已納妾,卻鮮被提及;元稹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喻愛情,喪妻時還寫了3首動人的〈遣悲懷〉,但兩年後便納妾,更不用說其《鶯鶯傳》美化始亂終棄。反倒王維喪妻後不再娶,杜甫詩常述及愛妻,後人卻甚少傳頌;李商隱詩朦朧唯美惹來後世臆測情事,但讚許他為愛情賠上仕途者幾希。
從李商隱的一生可知,傳統比起婚戀更重視政治。窮得死後沒錢下葬的清官海瑞,娶過3個老婆還納妾,亦無損其正直形象;明孝宗只愛皇后以至後宮只得一人,臣下卻紛紛勸他納妃以廣子嗣,甚至罵勸阻者是奸臣,生子遠重於戀愛。當政治扭曲婚戀,門當戶對的政治婚姻便被正當化,才會導致大量盲婚啞嫁;縱然才子佳人小說是自由戀愛,最終只是依賴才子中舉來變成合於世道的門當戶對,而且多建基於一見定情而非深入了解,說穿了不過是在勸誡讀書人考取功名。但在體制森嚴的明清社會,這樣的戀愛卻成為了理想。
政治蠶食愛情 家族門第累事
而真正無拘束地與文人相戀的,卻是為愛放棄一切的名妓,諸如《警世通言》的杜十娘,明末名妓柳如是、李香君。但這些故事多以悲劇作結——正如女文人朱淑真〈自責〉謂「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宋代以後社會認為女子寫文章不如學針黹,才情女子雖令才子傾心,卻不受家族歡迎,不要說身分低下的妓女,就算屬於家族一分子的《紅樓夢》林黛玉、《浮生六記》芸娘,在家族中同樣受盡折磨。這正是文人戀愛的悲劇,有才的女子不為世所容,只剩下功名路,愛情總被政治蠶食。
要說楊絳愛情圓滿,或許正源於此﹕錢鍾書讚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既有社會想要的德,也有文人想要的才,正是最理想的女性。但悲觀地想,從不少人讚頌她甘於站在錢鍾書的背後來看,似乎社會對女性的枷鎖至今仍未大變。
圖:資料圖片
文: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