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8日加新社電)新研究報告指出﹐海外中國買家推高溫哥華樓價﹐到當地居民買不起房子的地步﹐觸發溫哥華樓市危機﹐渥京和卑詩省政府實在難辭其咎。
西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公共政策學院(School of Public Policy)助理教授戈登(Josh Gordon)撰寫上述報告﹐他說人們沒有足夠財力﹐與外國投資者競爭﹐他們的置業夢幻滅﹐現在不再接受「分散注意力」的藉口﹐例如低息激發火紅樓市。
他說﹕「人們明白現況﹐願意實話實說。」
戈登聲明﹐他的理論有事實根據﹐沒有歧視種族。
他的報告綜合多項研究﹐包括置業趨勢數據﹑人口密度﹑已取消的投資移民計劃﹐還有美國同類研究。
戈登說﹐他的報告認定溫哥華樓市危機的罪魁禍首是外國買家﹐特別是中國人﹐因為「證據指出問題所在﹐絕非仇視華人」。
中國投資者也推高多倫多地區樓價﹐但戈登指出﹐溫哥華樓價飈升﹐增幅最大﹐因為外國資金湧入﹐去年達到前所未見的高水平。
戈登說﹐其他國家制訂政策﹐規範外國買家﹐以保護國民﹐好像澳洲﹑新加坡﹐但加拿大沒有同類措施。
大溫哥華地產局(Real Estate Board of Greater Vancouver)說﹐大溫哥華地區獨立屋4月份平均售價140萬元﹐比去年高30%。
這份報告名為《溫哥華買房承擔力危機﹕前因﹑後果與結論》(Vancouver's Housing Affordability Crisi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clusions)﹐它說政治行動欠缺﹐問題愈來愈大。
它說﹐居民到處遷移﹐或是對問題有相當理解﹐可以歸咎政治領袖。
律師李納茲馬(Nazma Lee﹐音譯)說﹐她與丈夫羅伊德(Lloyd)滿肚火﹐因為兩人無力供樓﹐只能帶着兩個小孩﹐租住2房共管柏文。
她和丈夫在溫哥華地區出生和長大﹐恐怕終有一天﹐他們要遷出溫哥華﹐到別處買房子。
她說﹐現在就是時候﹐卑詩省和聯邦政府採取「急劇措施」﹐包括追蹤地產投資的資金來源﹐遏制可能的洗錢問題。
卑詩省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已在3月說﹐省府會有法規遏制「摩貨」行為﹐遏制地產經紀轉賣買房合約﹐賺取佣金﹐買家迴避物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