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聖書院通識科主任程斃v指出,動物權益涉及通識科不同單元。如單元一的個人成長、單元二的今日香港、單元三的現代中國、單元四的全球化、單元六的能源科技與環境。當中可討論的範疇眾多,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生命的倫理和價值、中國文化如何影響人對動物權益的看法(如吃狗肉)、以及反映個人的消費模式和價值觀(如希望炫富而穿皮草)。 動物權益的定義可以很廣泛。一般同學或只想到侵害動物權益關乎虐待動物、著皮草等行為。不過,程斃v提醒同學,有時候過度溺愛動物也可以視為不尊重動物權益。如香港有部分養寵物的人胡亂給動物穿衣服、推車讓牠不用走路等,這是違反動物本性和其生活應有的模式。同學可反思這些行為是否可視為侵害動物權益。 另外,程斃v發現同學在此議題容易犯上將動物權益和發展「二元對立」的問題,如發展是否不得不犧牲動物生境、動物權益呢?他指出,發展其實可分為不同層面,經濟發展不等同全部,例如可持續發展、社會和人文發展也屬於「發展」。同學可思考在現今世代,經濟發展是否代表一切?他也建議同學可從「人與自然」的角度思考。由於人與自然本是互生,所以兩者並非一定對立,也可共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