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老羅斯福 恐得不償失
彭博參選一大盤算是阻止特朗普入主白宮。兩人同樣腰纏萬貫,彭博身家達380億美元,比特朗普豐厚,可以支付龐大的競選開支。彭博還是白手興家的一流企業家,形象也比特朗普正面。不過,美國歷任總統唯一真正以獨立身分當選的便只有華盛頓,彭博打破這一宿命的難度極高。
老羅斯福「自立」阻共和黨保守派
彭博要阻止言論極端的特朗普勝選,不禁令人想起1912年的老羅斯福。老羅斯福1901年至1909年擔任美國總統,到1912年不滿其繼任人塔夫脫太保守,偏離「進步主義路線」。他未能阻止共和黨全國大會提名塔夫脫,遂另組「進步黨」。
他當時認為共和黨被大商家操控;而受南部控制、走民粹主義路線的民主黨亦非選擇,於是便走第三條路,以繼承林肯的共和黨理念為旗號,政策主張在當時亦很前衛,包括支持婦女投票權、廢止童工、推動社會保障及實施最低工資等。他最終獲得27%普選票,更以88張選舉人票壓倒只有8張選舉人票的塔夫脫,但漁人得利的卻是同樣走進步主義路線的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
不少分析認為,老羅斯福當年可以說達到目的,因為最終入主白宮的威爾遜與他一樣推崇進步主義。彭博出選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卻成疑問。因為彭博在社會議題上偏自由派,例如支持槍械管制、同性婚姻,難以搶奪特朗普或其他共和黨人票源。
民主黨憂2000年噩夢重現
民主黨最擔心的,莫過於2000年大選重演。2000年大選代表綠黨出戰的納德(Ralph Nader)取得2.7%普選票,但未獲任何選舉人票。雖然如此,他在關鍵戰場佛羅里達州得票9萬票,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該州以537普選票敗於共和黨候選人布殊,失去21張選舉人票,而布殊在整場選中以271張選舉人票壓倒獲266張選舉人票的戈爾。
彭博出戰雖然可以爭取被視為關鍵的獨立選民票源,但在民主黨票源被分薄、共和黨保守派難被動搖的情况下,僅贏得兩黨溫和派選民支持也無補於事。《金融時報》美國政治評論家盧斯(Edward Luce)便建議彭博在作最終決定前想想1950年代民主黨領袖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的一番話。
有人跟史氏說全美國所有有識之士都會支持他,史氏回答說﹕「對,但我要的是大多數。」
明報記者 林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