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醫療產業近年擴張,惟過去3年醫療廢物量增加不足7%。本報記者連日到全港10幢「醫療大廈」觀察,其中在兩幢大廈梯間垃圾檢出內有血液的試管、內窺鏡工具及針筒等,這些醫療廢物未有按規定被送至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環保署證實,有關物品若已使用及來自醫療或化驗機構,屬醫療廢物,不可如普通垃圾棄於梯間,署方派員其後巡查亦發現懷疑醫療廢物,正進一步調查。此外,記者亦發現,印有病人姓名、身分證號碼的標本樽被棄置,涉干犯私隱。
明報記者 阮秀君
須送指定化學廢物處理中心
政府於2011年8月實施醫療廢物管理計劃,規定診所、化驗所在內的醫療機構不可把醫療廢物混入一般垃圾袋,必須將其分類,分別放入利器箱或指定膠袋,再經收集商或醫護人士送交環保署轄下的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銷牷A違者會觸犯《廢物處置條例》,一經定罪,可罰款20萬元。
廢物量增幅遠低產業增值
惟計劃實施至今,環保署處理的醫療廢物量增幅遠低於醫療產業增加價值。據環保署數字,2014年比2012年的醫療廢物量升幅不足7%,但政府統計處公布的醫療產業增加價值,2013年比2012年便增加逾10%,2014年數字則尚未公布(見右圖)。
記者上月8、9日到分別位於旺角、佐敦及銅鑼灣的10幢醫療大廈(即集中開設診所及化驗所的商廈),結果發現佐敦的嘉賓商業大廈及琣角j廈的後樓梯,發現懷疑醫療廢物被當作普通垃圾丟棄。其中,嘉賓商業大廈梯間其中一包垃圾,發現一支含有血液的試管,管上標有刻度,如垂直放置,可見血液流動,同時垃圾內混有診所信函。在嘉賓商業大廈另一樓層,有一塊染滿血的敷料被封在膠袋內棄於梯間垃圾袋中。琣角j廈其中一層垃圾袋內亦載有10多支膠針筒以及一條已開封的長管狀物體。
環保署收到本報提供照片後證實,這些物件若來自醫療或化驗機構的針筒及含有流動血液的管道屬醫療廢物;已開封的長管狀物體屬於利器,若已使用亦當作醫療廢物。醫學會前會長蔡堅補充,含有血的試管是用以測量病人血沉澱的速度;長管狀物體是內窺鏡標本夾,用以採集胃膜等組織。他指出,如染血敷料是沾有病人具傳染性疾病的血液或經醫護抽取產生,均屬醫療廢物,不可當普通垃圾處理(見上圖) 。
《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守則》列明,經使用或受污染利器應放入指定規格的利器收集箱;滴茼撗G或凝有血塊的敷料要放入紅色膠袋。
化驗所信函混垃圾 否認棄置
本報按診所信函、醫療廢物或其包裝上印有的機構名字及地址,分別向兩間相關醫療機構查詢。診所信函所示的康聯醫學化驗有限公司,發言人否認曾棄置相關醫療廢物及標本樽,不清楚致公司信函為何出現在同一包垃圾中,公司日常會把醫療廢物置於利器箱或紅色膠袋,每月交予醫療廢物收集箱運走。與醫療廢物包裝上印有的機構名字相同的HealthPAC Medical Services Ltd職員則表示負責人不在,至截稿前未有回應,而本報查冊發現康聯醫學化驗所跟HealthPAC Medical Services Ltd其中一名董事為同一人。
環保署巡涉事大廈檢針筒
負責管理琣角j廈的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發言人表示,經巡查沒發現疑似醫療物棄置於梯間或垃圾桶,為安全起見,已安排前線人員加強監察後梯垃圾桶及定時派發通告,提醒各醫療機構必須自聘專業清潔公司清理醫療棄置物。嘉賓商業大廈管理處人員收到本報致電查問後表示沒有意見。環保署發言人收到本報查詢後,派員到該兩幢大廈調查,發現梯間附近其中一包廢物內有針筒,正進一步調查,署方會加強抽查該區大廈診所及化驗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