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審計報告狠批政府減廚餘不力。本報獲悉,將於2017年落成、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全港首間廚餘廠,政府打算免費開放予飲食業界,毋須按量繳費,以鼓勵更多業界將廚餘運往處理,但業界仍須自行負擔分類及運輸費。有業界指全港有2萬間食肆,大部分是中小企,若要自行承擔廚餘分類及運輸費,勢必令經營成本上升,要求政府提供補貼。
環保署最新數字顯示,本港2014年每日產生3640公噸廚餘,當中只有不足20公噸被回收,佔整體不足1%。為了達到10年減廢四成的目標,政府斥資16億元,在小蠔灣興建廚餘廠,每日處理量200公噸,主要接收工商業廚餘,預計2017年落成。
政府游說 業界冷淡
政府早前與工商界接觸,希望游說酒店及連鎖食肆帶頭將廚餘交由小蠔灣廚餘廠處理,但業界均持觀望態度,反應未見踴躍。據悉,政府內部反覆討論收費問題,最後認為按量收費未必為業界所接受,將大大削弱計劃的吸引力,故決定免費開放供業界使用,毋須像堆填區般按重量收取處置費用。
廚餘比例不夠 「打回頭」
此外,政府亦正草擬指引,包括運輸廚餘的車輛必須屬密封式,以免運輸時出現氣味問題;至於運抵小蠔灣的廚餘,其他物料佔整體不可高出指定比例,否則會被「打回頭」。
業界:位置偏遠 成本效益低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證實,政府已初步接觸業界,但反應未如理想。
他說即使政府不收費,但小蠔灣廚餘廠位置偏遠,不但交通負荷大增,亦不符成本效益。
他又稱,業界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廚房空間有限,難以騰出空間做分類,即使將廚餘分類,又要額外承擔運輸費用,經營成本勢必上升。
指業界家居同推才公平
黃家和表示曾向環境局反映,不應先向業界「開刀」,「全港每日產生3000幾噸廚餘,工商業佔當中1000噸左右,其餘來自家居」,基於公平原則,政府應同時回收家居及工商廚餘,以及在地區設立中轉站,增加物流效率,以及補貼業界額外運輸成本,料會有更多業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