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向勇敢的青年施壓

[2015.12.03] 發表

【明報專訊】青少年應否在求學時參與政治其實是個「偽」問題。為什麼?首先,我們應要問﹕什麼是政治?如果引用孫中山先生的說法,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青少年當然是「眾人」的一部分,怎可能不參與其中?如果從較狹義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就是與政府政策、社會資源及權力分配等等相關的公共事務,在今天強調公民權責、積極參與的社會氣氛下,青少年可置身事外嗎?

青年人不能置身事外

正如同學在通識課程所學,政治參與可分為不同的程度,認識、關心與討論已是一種政治參與的形式。當公民對某議題有一定的認識與分析,建立出個人觀點,進而公開表態及化為行動,就是一個經過理性思考而選擇不同層次參與的過程,而絕不應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就以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作為例子,學生早在小學的常識科已知道有區議會,教師們也總會向同學提及區議會選舉,即使大部分學生未夠年齡成為選民,但認識區內候選人、了解他們的政綱、辨別他們所屬的黨派、如果有票會選擇哪一位等等,都是青少年可以參與的政治。

當然如同學所述,如果參與者對議題認識不深、只憑感覺、盲從權威、或抱「跟風」「人去我去」的心態而未經深思熟慮、思考後果等情况下,去作出較高程度的社會政治參與,例如社會行動,確實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然而,這些問題並不單出現於青少年群體,成年人又何嘗不是?同樣,若認為政治參與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學業,那麼對成年人來說也可能影響事業,參與者同樣需要作出理性抉擇,這並非否定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理由。

難找政治代言人 青少年發聲理所當然

反過來說,青少年習慣使用網絡媒體,所接觸資訊的寬廣度及速度,遠高於成年人習慣接觸的傳統媒體。再者,青少年在社會階層上有獨特性,他們面對的問題與挑戰,例如考試帶來的壓力、向上流動機會不足、與成年人生活價值觀有分歧等等,導致他們不易在現存的政治架構中找到代言人,因此青少年身體力行,在社會發聲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是理所當然的。

坦白說,高程度的政治參與,例如組織關注團體、籌辦表達意見的行動等等,參與者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是相當大的,誰不想有理想的代議士代表他們充分反映心中所想?當一個社會連莘莘學子也要走上街頭發聲,我們應要反思制度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去向勇敢站出來的青少年施壓!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徵稿

歡迎同學就時事新聞、社會現象等發表意見,篇幅限600至1000字,請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來稿請附姓名、學校名、年級及郵寄地址,主旨註明「《通通識》學生投稿」,一經刊出可獲100元書券。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資料支持立場題
【明報專訊】■謀殺案(見圖) 彥老師:小通,你不必灰心,希望身邊朋友留意社會大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實他們的話只反映出與你不同的價值觀... 詳情
【明報專訊】今期談談AB部分的最後階段——在探究題目時採用的研究方法。每年同學開始做IES的時候,心中必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詳情
試題拆解﹕「轉廢為能」較適合香港?
【明報專訊】˙資料A 環境局公布減少廚餘計劃,提出在2024年前興建5至6間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日共處理1300公噸廚餘,其餘維持以堆... 詳情
生涯規劃﹕如何作人生抉擇?
【明報專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為很多事情做抉擇。對初中同學來說,要決定的可能是高中的選科,或參與什麼課外活動。對高中同學來說,則是選擇擔任...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2015年區議會選舉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員 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