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車量高估 公民黨倡重審基建需要
【明報專訊】造價達359億元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延遲至2017年落成,公民黨昨召開記者會,指因近年人口和經濟發展緩慢,跨境車流量只有政府原來估算的一半,即使大橋落成,相信使用量亦將遠低於預期,建議政府重新審視多項未招標大型基建,如機場第三跑道是否仍需興建。
數目只及預算一半
規劃署曾於2000年進行《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當時估計2016年每日的總跨境車輛最少達8.5萬架,最高可達16.4萬架,國務院其後於2003年建議批准開展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案的工作。但運輸署數字顯示,今年9月平均每日的跨境車輛只有約4.3萬架,只達推算的一半。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表示,蓮塘口岸和港珠澳大橋等基建,均是因應規劃署估算香港各口岸未能配合車流量增長而興建。但如今顯示跨境車流被大幅高估,相信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只會淪為大白象工程。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強調,政府應重新審視其他大型基建,如暫緩機場三跑項目,避免出現另一項大白象工程。
熊永達:工程挑戰應料到 非大橋延誤主因
至於路政署早前將延誤歸咎物料供應不穩、勞工短缺、填海沉降較預期慢等困難。熊永達批評,上述雖是工程挑戰,但政府規劃時便應預計到,不可能是延誤主因。他質疑政府是無法解決大橋的通關和收費問題,才需延時完工。熊永達又指,只有人工島沉降才可能令工程延誤,但難以判斷是否因此而延誤一年,他估計是工序出錯所致,若是承建商的責任,料政府會提出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