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林曉心(Cherry)和袁贊詠(Janice)在低年級時也有參加心言,但到三年級自己「落手落腳」,才有更深刻體會。她們曾跟天保民學校(一所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合作三次,又和主流教育自閉學童家長會合作一次,為這些學生提供服務,如與他們玩耍、一同煮食等,通過活動讓參加者多交流、溝通。
聽《瞬間看地球》 瞬間變安靜
每次活動前後,Cherry和天保民學校的社工都會作簡介和總結,讓參與者知道有什麼要特別留意、訴說在活動中遇見的難題和各種處理方法等。Janice指出,每個小孩子都很特別,社工要「對付」(即令他們安靜下來)他們要使出不同絕招,「他們(患自閉症的學生)怕的東西很特別,每每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有一個(學生)一看見消毒棉花就會靜下來,另有一個(學生)一聽到《瞬間看地球》的音樂便不再亂動,很特別。」
除了與不同機構合作,Cherry和Janice亦曾在校園擺展覽攤位,讓更多同學知道何謂SEN學生。心言成立之初,義工主要是修讀言語及聽覺科學的同學,但Cherry認為「共融如果只得同系同學參與,則未算足夠」,因此她決定招募其他學系的學生,提高普遍參與。至去年,心言大概有三十名義工同學,約十人來自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等。
見學童成長 增工作動力
Cherry和Janice在擔任領袖角色後,都認同自己可以多行一步。她倆都說:「社會上有很多誤解,很多標籤,特別是上一輩的人,大多都覺得SEN就等同『有問題』,其實並不然。」Janice重申,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天分,她曾接觸一個能仔細記得各巴士路線的自閉症學生,在生活上非常實用。她認為只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便能發現他們每一個的獨特之處,「所以我們更需要向社會推廣共融。」Janice說。
對Cherry而言,她接手的動力,除了希望推動社會共融外,還有見證茷臚l的成長。「其中一個參與小孩原本不肯用言語表達自己,但經過幾次服務後,我見證茈L在玩遊戲時說出他的請求。我當下十分感動,雖然我知道不是我們令他變得願意說話,但見到他的進步也令我感動不已。……他們(SEN學生)終有一天要出來社會,因此以言語溝通,讓人準確知道他們的需要對他們融入社會很重要。」見證學生的轉變,讓Cherry更有動力辦心言,因為她知道學生在努力之下也是可以做到的。
◆讀大學,所為何事
每人讀大學都有不同的目標,Cherry和Janice也是。Cherry認為,「讀大學,除了讀書,亦應開闊自己的眼界,在自己能力可及的範圍內關心社會。」Janice則有少許不同,她指出,中學時期多有其他學習經歷,接觸過各種活動,所以入到大學,便是實踐的機會。「在心言的服務中,我學會了不少有用的soft skills(軟技能),像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與人溝通。此外,書本中學習的多是硬綁綁的知識,像清單一樣;但現實中,每個人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入到大學以後,會慢慢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Cherry覺得是「平衡」,她說「很多事原來非理所當然」,學業不輕鬆,同時又要兼顧家人、朋友等關係,所以找個平衡點是為最重要。Janice也同意Cherry的說法,但她再補充說:「大學中的同行者也很重要。中學時期會有一班buddies(好朋友),但大學很自由,要找到一班人互相支持並不容易,所以找到的話更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