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出版了2015年文憑試《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當中提到有考生在討論「孟母三遷」時,批評孟母是溺愛子女的「怪獸家長」,又謂現今樓價高企,不可能搬家三次,因此現實是不可行的。
三次搬家 尋找最佳成長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出自《列女傳》卷一《母儀•鄒孟軻母》。孟軻,戰國時代鄒人,就是人稱亞聖的孟子。孟子年幼喪父,由母親仉氏撫養成人。孟子幼時喜歡模仿別人來玩,那時他家在墓地旁,常有送殯的隊伍出入,孟子見得多了,便模仿他們,玩築穴埋葬的遊戲。孟母看在眼堙A認為這堣ˇA合兒子居住,便搬家到巿集附近。搬到新家,孟子常見巿集的商販,就學他們叫賣的樣子。孟母覺得這堣]不宜兒子居住,再次搬家,搬到學校旁邊。這次,孟子常見的是文人君子,模仿的是禮節儀式,孟母滿意了,便定居於此。自此,孟子勤力讀書,終成一代大儒。
成語「孟母三遷」,就是指家長為了孩子,盡心盡力地選擇合適的學習環境。早在2000多年前,孟母就注意到環境對孩子成長有重要影響,因此一搬再搬,只為找到適合孟子讀書的居所。現在,香港的家長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也是在所不惜。他們執著於名校,其實也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其用意就像孟母搬家一樣。
樓價高企 家長難仿效孟母
不過,一些「怪獸家長」或過於溺愛孩子,讓他們為所欲為;或不理孩子喜好,逼他們上不同的興趣班,好為報讀名校作好準備。
孟母可不是「怪獸家長」,當孟子做一些她認為不當的模仿行為時,她沒想過縱容,也沒有禁止,反而去改變居住環境,讓孟子有正確的模仿對象,使孟子愛玩的遊戲變成學習方式,實在高明。
天下父母愛子女之心,如出一轍,2000多年前的孟母和現在的家長,都是一心希望子女能夠好好讀書。不過古今有別,就如考生所說,現在樓價高,房租貴,學孟母搬家根本不可能。但孟母教育孩子的理念,還是值得參考的。
■用法
用義詞:孟母擇鄰
例句:
1)陳太為了不讓小明學壞,決定孟母三遷,從品流複雜的甲區搬到治安良好的乙區。
2)黃先生不惜花上所有積蓄,買下位於九龍塘的單位,就是為了讓孩子入讀區內名校,真有孟母三遷的精神。
■做一做
同學能否想到其他附帶人名的成語?
(答案見最後文)
_____ _____好龍;_____ _____自薦;
_____ _____效顰;_____ _____讓梨;
_____ _____移山;_____ _____失馬
插畫:鍾錦榮
文:張蕾
作者簡介﹕明德學院助理教授,任教「閱讀策略和寫作」及「中國古代文學概覽」等科目。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研究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