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學者提「全民養老金」方案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
˙安老政策×生活素質
新聞撮要
政府將在12月開展退休保障諮詢,來自16間大專院校的66名學者提出「全民養老金」方案,發起人之一、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該方案來自三方集資,預期每名長者每月可獲3500元養老金。他稱,有關方案是按政府統計處最新評估,即至2064年人口推算所得,預期三方集資能令財政承擔更可能持續。
整合綜援津貼及生果金再集資
三方集資方案指整合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等標準金額、把一半強積金供款轉移至退保計劃,以及上調盈利超過1000萬元的大企業利得稅比例至1.9%。黃洪稱,預期政府採納的「全民方案」會沿用港大教授周永新團隊提出的舊方案,兩者最大分別是:舊方案要另設新供款,並非由強積金直接轉移;新方案多一途徑靠商界支撐,只靠大財團負擔多些。他相信可獲商界支持,因近年不少財團紛紛成立基金回饋社會,利得稅加幅仍是偏低。
硬推舊方案 是「假諮詢」
對於早前表明若政府不採納此方案便會杯葛諮詢,黃洪稱,他們的方案已整合民間不同意見,連周永新早前也提出不要考慮其舊方案。如有此新方案政府仍用舊方案諮詢,反映政府預設立場,「不想通過全民方案,是假諮詢」。黃洪稱,會繼續爭取扶貧委員會成員支持,把其方案也放入諮詢文件。
政府在諮詢文件更改沿用多年的「全民退保」及「非全民退保」名稱,改用「不論貧富」及「有經濟需要」方案,周永新質疑政府此舉為引導市民迎合其立場。
政務司長:改名非誤導公眾
不過扶貧委員會主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強調,改名沒有誤導公眾。她指出,退休保障是非常複雜的議題,不只停留在「全民」或「非全民」,而是要清楚分辨「不論貧富」或為「有經濟需要」而設的方案,即人人享有劃一長者金,但也可以考慮政府一向提倡的「有經濟需要」方案,將有限資源放在最有需要的長者身上,以便社會討論。
——綜合《明報》報道及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