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誠信與公義 如何取捨掀爭議
【明報專訊】有人批評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泄密,但有意見認為不能因為「保密守則」而犧牲公眾利益,兩者形成拉鋸。保密協議使與會者可自由發言,交流意見。有意見則認為,繼續囿於保密守則而不揭發不公義只令與會者成為瞞騙大眾的幫兇。馮敬恩公開本應該保密的校委會委員發言內容被狠批,有言論繼而質疑其誠信和品格,令道德價值觀再次成為社會討論的話題。
父母最影響品格形成
突破機構於2011年2月至4月進行「香港青少年道德價值觀與道德教育研究」,其中包括以「重視道德品格」及「重視個人利益」量度學生如何理解道德。重視道德品格者認同好品德有助社會發展,而重視個人利益者則認為有良好品格較次要。研究量度的道德行為分別是「關懷」、「守法」、「公平」、「尊重」、「誠實」。
研究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827個10至29歲青少年,結果發現最多人視父母為最影響其品格形成的人之一,其次是朋友同學及學校師長。研究進一步發現,當師長重視道德實踐及有良好身教,61.9%受訪青少年會展現高道德行為;相反,師長身教不善及不重視道德實踐,只有30.2%受訪者有高道德表現,反映青少年品德的好壞,與師長言行一致和重視德育實踐有明顯關係。
■相關概念
價值觀(value)
誠信(integrity)
個人操守(personal conduct)
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
道德考慮(moral consideration)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泄密」爭議反映哪些價值觀的衝突?
2. 資料顯示師長如何對青少年品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試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學術自由?政治干預?」﹕link.mingpao.com/22588.htm
2.〈培育良好品德 在乎師長榜樣〉(新聞稿),突破機構,2012.04.15
3. 突破機構,《香港青少年道德價值觀與道德教育研究 主要研究數據及圖表》,2012.04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012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