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軍事動作 中國出兵全球邁關鍵一步

[2015.10.01] 發表

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周一的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並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決定在未來5年內,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這就意味着,中國可以以聯合國的名義行事,出兵海外,不會陷入國際的輿論指摘。

組建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

據多維新聞報道,其實,無論是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還是中國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都是極為關鍵的轉折,因為這是繼今年5月中國向南蘇丹首都朱巴地區派出700人編製的維和步兵營之後,中國再次向非洲提供軍事援助。

並且這次的軍事援助是非常大手筆的,因為此前派往南蘇丹的700人維和步兵營包括加強通信、醫療等專業力量,下轄3個步兵連、1個保障連,配備輕武裝極其、裝甲車、防彈衣等裝備,執行巡邏警戒、保護防衛平明和聯合國工作人員等任務。而現在中國將要建立的維和待命部隊,令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建立常備藍盔快速反應部隊的國家,並且該部隊將是一個師級別的編隊,按照其任務應該是一支可在全球部署的快速反應部隊。將由不同兵種組成,可以執行非戰鬥營救行動、反恐行動、禁運任務、人道主義援助和危機情況下的戰鬥行動。在今年5月以前,中國給非洲提供的只有經濟援助,近60年後,中國終於放開了手腳。如此的大動作表明中國在改變,而這種改變極富中國特色,儼然不同於美國。

長期以來,與國家的合法性和神聖性相聯繫的一個道義觀念是:侵略他國的戰爭被認為是非正義的,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是正義的。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打的幾次仗都是以反對侵略、保衛祖國為目的,在名義上都是正義的。二十世紀五十年的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對印戰爭是自衛反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對蘇聯、越南的戰爭也都屬於自衛反擊。這幾場戰爭,中國都是實施了教訓後,及時撤回到了本土,並未佔領他國領土,因此,從道義上講,中國無可指摘。

在歷史上,在缺乏道義支撐的情況下悍然發動戰爭,多是一個國家完全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開火,也就是強權就是真理,就是正義。對於中國來說,這樣的方式是不適用的,或者可以說中國還沒有能力這麼霸道,因此,採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這也就意味着,中國海外出兵尚且離不開正當名義的支撐,必須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中國面臨外部環境不穩定狀態

如今,中國在南海、東海問題上,與菲律賓、越南和日本等國爭議不斷,這些國家藉着美國的力挺,時不時挑釁一下,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中國與這些國家一決勝負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加之緬甸、印度等的蠢蠢欲動,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之中。另外,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迅速崛起也開始讓中國擔憂, ISIS令中東動盪肯定會影響到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計劃,這是中國不願樂見的。

從這些因素來看,中國有了海外出兵的需求,卻嚴重缺乏在海外放手動武的名義,在道義上處於下風,因此,中國海外用兵也就面臨困境。除了缺乏名正言順的理由外,中國也面臨與他國發展軍事關係時缺乏盟友的尷尬境地,在冷戰結束之前,中國起碼還和朝鮮、古巴等站在一起,但是,冷戰結束後,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也就是說,中國沒有了美國般的鐵桿盟友。

如今,這種困境得以突破,因為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中國的維和部隊將和聯合國一道行動,也就是說,中國是和聯合國站在一起的,不會違背聯合國的意思或者越過聯合國單獨行動,這就讓中國處於道德的上風,不會陷入國際的輿論指摘當中,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可以以聯合國的名義行事,而在這一點上,美國則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地位,集結盟友,全然不顧聯合國反對私自干預,今天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北京軍事援助與美國迥異

據悉,一般維和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阻止局部衝突擴大化,防止衝突再發發生,幫助受害的人民群眾,為最後的和平解決危機創造條件。從中國對非洲的軍事援助來看,更多的是一種借維和力量等這樣相對軟的力量來應對非洲危機,並且,中國基本秉承的原則就是不干涉他國內政,自然也就少了站隊的問題,中國也就不容易重回「冷戰模式」的援助。另外,中國明確表明提供的是無償軍事援助,也就是說,中國不會將政治條件等附加在這些軍事援助上面。

反觀美國的軍事援助,維護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要高過受援國家的利益。從全球版圖上來看,美國軍援面積非常之大。2003年,由於有35個國家沒有給予美國公民免受國際刑事法院起訴的「豁免權」,美國便終止向它們提供總額4,76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據美國官員稱,這些國家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南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單從這些被免於美國軍事援助的國家數量可以看出,美國對全球很多國家都有援助。

從地緣政治來說,美國一直試圖連接「北約東擴」、「中亞反恐圈」和「東亞盟國」這從西向東的三條陣線,在軍援上「受惠」於美國最深的還是埃及和以色列這兩個中東國家。自1978年簽署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的戴維營協議以來,美國每年都向埃及提供1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且埃軍大部分武器裝備由美國供應。自以色列建國以來,美國就給予其生存和安全的承諾,並為此向其提供着持續不斷、數額巨大的軍事援助。以色列現為接受美國軍援最多的國家。

根據2007年美國公布的針對中東地區一攬子武器銷售和援助計劃,將在此後10年內分別向以色列和埃及提供300億美元和130億美元的軍援。此外,美國計劃在未來10年中向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和阿曼出售至少200億美元的先進武器。

美國的軍事援助項目包括提供防衛武器、服務和訓練,受援國家也是無需付款。但是,看似「免費的午餐」的背後,還會伴隨着附加刑的政治條件。2011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設定軍援埃及的條件,要求埃及軍方「支持向文官政府過渡,包括舉行自由和公正選舉」。對巴基斯坦的軍援附加條件更為苛刻,以致侵犯後者主權,巴方難以接受。

美國還會考慮受援一方的人權狀況、是否是民主國家等因素。如果對方「情況」太不好,援助就很沒面子,也要頂住很多壓力。另外,美國還把軍援對象分成幾級梯隊,盟國和友好非盟國的待遇肯定是不同的。什麼樣的武器能給,什麼樣的不能給,也有嚴格區分標準。至於無償還是有償援助,視軍援對象國經濟狀況而定。對沙特就主要表現在軍售上,它是美國最大的軍火客戶。在東亞地區,日韓這些較富裕國家也不太需要無償援助。

緣何非洲成中國首個對外軍援對象?

中國與非洲交往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剛剛建政不久的中共為了贏得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上的支持,在自身財力、物力相當匱乏的情況下,開始向非洲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並幫助非洲國家脫離西方的殖民統治。著名的坦贊鐵路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建成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非交往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從單純地援助非洲發展,變成由貿易和投資為主導。1995年中國向蘇丹提供優惠的石油開發合作便是此中的標誌性事件。中國在非洲最著名援助的方式,就是幫助非洲國家建造大壩、公路和其他基礎設置,然後換取石油、礦產和其他原材料。現在,非洲每個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幾乎都有中國人修建的政府大樓。坐落在埃塞俄比亞首都的非盟總部就是由中國援建。

2000年,中非建立了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為中非關係的發展打下框架。現在,這個對話機制已經舉行了5屆。據悉,第六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於今年12月上旬在南非舉行。而這將是在非洲大陸舉行的首屆中非峰會。

直到200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超過2,000億美元。而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中非貿易已達2,220億美元,為美非貿易的3倍。同時,非洲還成為中國第二大海外勞務工程承包市場,在非洲的中國人已經將近百萬,在非洲開展經貿活動的中國公司已達2,000多家。

從經濟上的合作來看,中國和非洲國家關係愈發熱絡,美國已經不能企及。經濟基礎決定政治,這條規則同樣適用於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如果中國突然從非洲撤離或者突然斷絕與非洲的經貿外來,對於非洲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也就是說,非洲經濟已經離不開中國。通觀中國現在與他國的外交策略,更多的是談經貿而不是政治,習近平和李克強出訪無一不會簽下經貿大單。中國和非洲的經濟關係現在已然達到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基礎,非洲也就有了成為中國海外出兵試驗田的可能。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美國在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有374個,分佈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在西歐、東亞、美洲等地區,在非洲的軍事基地也只分佈在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肯尼亞等國家之中,從這一點上來看,美國並不重視非洲大陸的戰略位置,中國能將部隊安排在這裏,一方面有補美國短板的意味,畢竟美國在亞歐拉美的基地已經非常成熟,中國要在這些地方與美國競爭是沒有優勢的,另一方面中國可以避開美國,自己單幹,所發揮的影響力更容易凸顯出來。

更多中國要聞
全國搗37地下錢莊
【明報專訊】自8月底中國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打擊地下錢莊集中統一行動以來,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機關已破獲一大批重大地下錢莊案件,搗毀地下... 詳情
【明報專訊】河北一名「女土豪」上周五在珠寶店購物期間,疑因不滿店員服務,盛怒之下竟然將一疊疊鈔票扔向女店員,更稱「信不信我把你一條街買下來」... 詳情
嚴查危爆物品防襲 穗火車站廣場安保升級 
【明報專訊】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昨日下午發生發生連環包裹爆炸,內地多個城市隨即加強戒備,廣州越秀警方昨日通報,為了進一步提升廣州火車站廣場社... 詳情
深圳大舉掃走私窩點
【明報專訊】深圳海關近日聯手深圳市打私辦、深圳市場稽查局開展代號「滅蟻六號」的行動,查獲大批走私貨物,貨值近200萬元(人民幣‧下同),... 詳情
【明報專訊】廣州市體育局兩年前投入350萬元(人民幣.下同)推出「群體通」手機應用程式(APP),意在讓市民方便查詢及預訂康樂場館,惟當地媒...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