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通識練習無間做(圖)
彥老師:小明你又在偷懶。很多同學都不懂得如何閱讀數據資料,我手上剛好有一則數據資料,就以此為例吧!(表)
若要透徹理解數據內容就得細嚼。第一步必須仔細閱讀標題、數字單位,以及XY兩軸代表的項目。例如標題是「香港從未結婚女性年齡分佈」,可見所統計的是「從未結婚」的女性,即「曾結婚但已離婚」不包括在內。總人數旁的單位顯示實際數值——以每千人為單位,所以該欄的「1」其實是「1000人」。在描述數據時,必須把欄中數字乘以1000倍,才是實際數值。若忽略上述技巧,答題時只寫「愈來愈多女性未婚,例如2001年有760.8女性未婚」,閱卷員會認為你未能好好理解數據內容呢!
◆小通:那麼,回答「香港愈來愈多女性從未結婚,例如2001年有約76萬,2014年升至約92萬人」可以嗎?留意XY軸又是什麼意思呢?
彥老師:可以。圖表反映一件事物(X)跟另一樣事物(Y)間的關係。以上表為例,X軸是「年份」,Y軸是「年齡層」,配合標題就能得知數據反映「在不同『年份』,香港不同『年齡層』從未結婚女性的人數變化」。可是,不少同學會忽略這一步,作答時胡亂揣測圖表數據的意思,導致數據描述欠準確。
◆小明:但數據種類那麼多,有折線圖、圓形圖、棒形圖等等……一想起就頭昏腦脹了!
◆小明:咦?這些數據不是跟你初時給我們的表格一樣嗎?
彥老師:沒錯。折線圖、圓形圖等不同種類的圖表,只是表達形式有不同。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圖表,都有標題、變項、單位,只要大家留心閱讀,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想訓練閱讀數據的能力,可在數據中隨意挑選一個數字,嘗試閱讀圖表解釋數字所反映的意思。比方說,你們知道圖中2006年橙色棒代表什麼?
◆小通:應該是「在2006年,從未結婚的香港女性中,17%介乎30歲至39歲」?
彥老師:小通果然聰明。只要加以練習,熟能生巧,自然能在短時間理解到圖表數據的意思。通識試卷(尤以卷一資料回應題為甚)會提供數則資料,要求同學運用資料答題,而資料內容其實不外乎文字、圖像(連漫畫)和數字三種,因此同學必須懂得閱讀這三種資料的內容,方能在通識科考取理想成績啊!
◆小通:老師,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明白圖表數據的意思,可是作答往往未能拿到理想的分數,這是為什麼?還有,題目有時要求我描述「趨勢」,有時則要我描述數據的「形態」,究竟兩者有沒有分別?我很迷惘呢!
彥老師:小通不要緊張。你所講的是另一個同學處理數據題時常見的毛病——「不懂得利用文字描述數據」。我們留待下星期詳談吧!
摘星秘笈
◆利用XY兩軸拆解數據的意思
◆留意標題及數字單位
◆數據呈現的形式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文:古俊彥老師
插圖: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