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駝峰 殊死補給抗日
【明報專訊】1942年6月,中美在華盛頓簽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中國正式成為受援國,美國由此開始成為中國盟友,當中一項重要組成,就是為空中力量大遜日本的中國加強航空支援。包括當年開闢的「駝峰航線」,補給油桶、彈藥、藥品、食品和黃金等物資,由美國空軍第10航空隊和中國航空公司共同執飛。戰後統計,美軍有594架飛機在「駝峰航線」上失事或失蹤,1314人犧牲,中航公司100架飛機損失48架,168人犧牲。
另一較為人知的美國援華部隊是又稱「飛虎隊(Flying Tigers)」的中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由美軍退休機師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在昆明組建,因飛機頭部畫上鯊魚頭,而被未見過鯊魚的昆明市民稱作「飛老虎」而得名。直到1942年7月3日奉命解散前,飛虎隊作戰7個多月,損失73架飛機、26名機師,共擊落約150架日機,地面摧297架日機。
「在天氣晴朗時,我們完全可以沿蚞啎芞Y機碎片的反光飛行,我們給這條灑滿戰友飛機殘骸的山谷取了個金屬般冰冷的名字,『鋁谷』。」這是昆明駝峰航線紀念碑下紀念櫥窗中的一段文字。駝峰航線(The Hump)是在喜馬拉雅山脈東側由印度飛往中國,因沿線山巒高低起伏狀似駝峰而得名。當年駝峰航線飛行報務員林汝良的女兒、70歲的林平女士,在香港向本報講述父輩的駝峰記憶。
二戰時中國急需的戰略物資都要靠進口,在1941到1945年之間,援華物資81%是透過「駝峰」空運,還接載過3萬多名乘客,每天有100多架飛機來回穿梭。據昆明機場總站站長郭漢庭回憶﹕高峰時,雲南昆明巫家壩機場每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雲南老人形容,當年的「駝峰」飛機「比烏鴉還要多」。
林平的父親林汝良於1936年23歲時考入中國航空公司,後被派到印度加爾各答擔任飛駝峰航線的飛行報務員。當時正機師多是美國人,副機師和報務員(收發電報和譯電,處理機上電報業務查詢的人員)則多是中國人,他們英文都很好,全用英文溝通。
報務員聽引擎聲 有異樣大叫
林平說﹕「當年沒有那麼先進的導航設備,就靠報務員的經驗,靠耳朵聽引擎的聲音,飛機太靠近山體,氣流撞擊機身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有一次聽到引擎的聲響不對勁,爸爸就大叫『拔高拔高!』剛飛過,就看到一個山頭出現在機身下。」
「駝峰航線」不僅地形險峻複雜,還有堪稱世界上最惡劣、最可怕的氣候,該條航線位於歐亞大陸三大強氣流團的交匯點,經常有暴風雨、猛烈的湍流、每小時160至240公里的橫風,可使貨物撞擊艙壁、甚至甩出飛機,嚴重的結冰有時把機翼壓變形,令飛機急降數千英尺。
林平說﹕「遇到惡劣天氣,機頭機身聽到的是劈里啪啦的狂風暴雨聲,好像在黑暗中飛行。飛一次就渾身被汗水浸濕,下了飛機要跺一跺腳,告訴自己真的茼a了。這些年輕的美國飛行員,都是20來歲,剛學了沒幾天飛機,就要飛駝峰,前仆後繼。爸爸說,當時已經不想生死了,就是飛、飛、飛。這是一條生命線,中國抗戰的勝利,指望他們。他們必須這麼做。如果想生死,就不敢上天了。」
明報記者 楊立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