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石尉健行淵源深
從老鄉到校友 再成上下級
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尉健行7日在京逝世。
這是兩個月來,第二位離世的政治局老常委,上一位是6月14日辭世的喬石。
不為人知的是,喬石和尉健行有着很深的淵源,他們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親密戰友。
浙江老鄉
兩人是老鄉,喬是浙江定海人,尉是浙江新昌人,說話口音相近。少年時期,兩人先後來到上海求學,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喬石曾在上海光華附中讀書。1947年,尉健行也來到這所中學就讀,成為喬石的校友。1949年3月,尉健行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上海地下黨學生工作的重要領導人,正是喬石。
新中國成立後,喬石前往東北工作,投入工業化建設熱潮之中,在鞍鋼成為了正處級幹部,此後又支援西北。尉健行則來到東北上大學並赴蘇聯留學,成為了一名高級工程師,在「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工作,一幹就是25年。
改革開放後 兩人再度交集
喬石、尉健行兩人再度的交集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後,1984年4月,喬石開始兼任中組部部長,此時尉健行也從全國總工會調來,擔任副部長,輔佐喬石工作。一年後,喬石轉任中央政法委書記後,尉健行接任部長。
喬石晉陞常委後,兼任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再度來到他的麾下,擔任監察部長。1992年後,喬石在常委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尉健行又從他手中接過了中紀委書記的職務。據在中央機關工作過的老同志說,無論是在中組部還是在中紀委,兩人的工作作風、理念都十分相近,配合相當默契。
紀委工作,是兩位老常委從政經歷中的閃光點。喬、尉都是從嚴治黨的堅定支持者和執行者。喬石在任期間,中紀委建立了一個重要的工作機制,也就是至今沿用下來的信訪制度。這一制度的「開張之戰」就取得了敲山震虎的效果,1988年,中紀委信訪部門陸續收到檢舉時任鐵道部副部長張辛泰以權謀私的線索,中紀委十分重視。沒多久,鐵道部另一名副部長羅雲光的嚴重失職和受賄問題被發現,中紀委要求張辛泰赴鄭州,協助調查羅雲光案。張辛泰居然頂風作案,表面上「協助調查」,暗地裏先後3次潛回北京,接受他人賄賂。
1990年5月,辦完羅雲光案後,中紀委集中調查張辛泰的受賄線索,張辛泰自以為天衣無縫:「送禮人送東西時,我當時不在北京,現在正要向組織說明。」最終,中紀委工作人員在鄭州查到了張辛泰潛返北京受賄的證據,拆穿了其謊言,張辛泰終告落馬。
尉健行推動中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
尉健行接任中紀委書記後,一上任就推動了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一班人馬、兩塊牌子」,把黨的紀檢職能和國家的行政監察職能統一起來。
他在任期間,中紀委案件查處工作進入一個新高潮,辦了眾多讓群眾拍案叫好的大案,比如瀋陽慕馬大案、廈門遠華案等等,共計約有41名省部級官員受到查處,比較著名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傑、北京市委原書記陳希同、公安部原副部長李紀周等人,其中成克傑被判死刑,充分展示了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
1997年尉健行晉陞政治局常委
1997年,喬石離開了政治局常委行列,尉健行遞補進入常委,也成為了正國級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如今,兩位老戰友相繼離世。重溫他們的革命人生和政治貢獻,正是為當下推進「四個全面」注入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