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與生活

[2015.05.18] 發表

【明報專訊】常見「低碳」一詞,但付諸實行時卻常與生活的舒適與方便對立。早前有新聞報道於上世紀90年代發明的咖啡機,部分使用的咖啡膠囊因製造物料難以分類,不能回收,數量多得可圍繞地球10.5周。發明者表示後悔設計出如此方便卻不環保的意念。而其後終於出現可回收的咖啡膠囊,可見除消費者之外,能有更大影響力的持份者如商品設計師或商業機構等,若他們也能願意實踐低碳理念,領導群眾走得更前,這條環保路便更有希望。

商界不能漠視低碳課題

關注環保議題的記者陳曉蕾於2010年撰寫《低碳有前途》一書,副題為「24個商界不得不問的問題」,明確探討商界在可持續發展中可擔當什麼角色。從前商界的定位主要是追求減低成本去賺取最大利潤,與低碳或環保未直接沾上邊。

可是,隨着愈來愈多媒體討論氣候變化的影響,氣溫和水位上升又成為不爭的事實,低碳已成為商界不能漠視的課題。况且換個角度看,若能減少使用能源或一般資源,既能在經濟上節省開支,又能在概念上履行低碳經濟,爭取正面的企業形象,達至雙贏。

不難想像,推行低碳經濟的理念對企業來說,未必置於首位。書中一名曾推動大廈便用節能管制的商界高層曾指出高達八成的顧客看經濟回報與支出,「鮮有考慮節能措施如何幫助改善環境」。除此之外,成本與效益、前線僱員期望與認知、能否保持甚至提升競爭優勢等,都是商界會否走上低碳的關鍵考慮。

掌握「低碳」具體落實情况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起步——介紹企業可實行的減碳措施;改變——在企業內改變文化或政策,加大力度推行環保;聚焦——介紹與低碳經濟有關的機遇,如綠色建築、電動車等,創造21世紀新興行業;全球——放眼世界,參照中國及歐亞等地的例子,探討可在香港推行的好點子。讀畢本書,同學便能掌握香港近幾年商界行「低碳」的具體落實情况,並了解當中的困難與成功因素。

「低碳生活由我做起」除指個人生活習慣外,大家或可試從學習或工作崗位上實踐。低碳經濟會創造出就業機會,例如計算商業機構碳排放的審計專員,又或是綠色建築的設計師等,可望成為新興行業,待年輕一代去發掘與參與。

文﹕楊淑敏老師

參考網址:

《低碳生活@香港》﹕www.ecc.org.hk/tc_chi/publicity/cccc_ebook.html#

更多教育
當年今日﹕Facebook goes public
【明報專訊】Who wants to live in a world without facebook? The social networ... 詳情
【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Alan Mak對華裔身分認同感低落的原因。 出身方面 Al... 詳情
入港交所見證「大時代」
【明報專訊】香港可自由營商,是市場開放的國際都會。香港的金融買賣交易平台: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提供包含股票在內的投資產品給投資... 詳情
香港到處遊﹕走入「金融超市」了解股票交易
【明報專訊】港交所企業傳訊高級副總裁陳心愉(Bonnie)以超級市場比喻港交所的功能,在超級市場內可以找到很多產品,需要的時候可以按意願購買... 詳情
新聞追蹤﹕污水可變食水?
【明報專訊】香港有17個水塘,但八成食用淡水是來自由廣東輸入的東江水,每年花費數十億元。政府於2006年推行《再造水試驗計劃》,將用過的水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