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受性」成為今屆英國大選一個關鍵爭議焦點。當右派陣營發動密集輿論攻勢,質疑工黨倘在大選屈居阿二,何來認受性籌組少數派政府的同時,蘇格蘭民族黨(SNP)也在另一邊廂強調「認受性」問題,黨魁斯特金警告,下屆政府要能夠代表整個聯合王國,不能只有來自英格蘭的議員,又稱一個完全沒有蘇格蘭代表的英國政府將「沒有認受性」。
蘇獨勢力質疑保守黨認受性
要了解斯特金何出此言,又要從英國的選舉制說起。英國大選奉行多票者勝(first past the post)的勝者全取制度。有別於歐陸國會普遍奉行的比例代表制,多票者勝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傾向有利主流大政黨、小黨較難取得議席。極右的英國獨立黨全國得票率可望達到一成多,但只有望獲得數席,原因便在於此。然而隨着英國政治生態出現變化,加上SNP抬頭,「多票者勝」的選舉制度,已再無法像過去般確保英國出現單一政黨多數派政府,執政聯盟甚至弱勢少數派政府在未來或許會成為常態。
在地域主義抬頭下,多票者勝制度反而放大了SNP這類政黨所得的議席。蘇格蘭政治意識形態普遍左傾,一直是工黨的地盤,近幾年則明顯倒向SNP。英國學者波達洛(Vernon Bogdanor)指出,多票者勝制度誇大了工黨/SNP跟保守黨在蘇格蘭地區的實力對比,以2010年大選為例,保守黨在蘇格蘭的得票率雖達17%,僅比SNP少3個百分點,但在多票者勝制度下,卻僅能取得當地1個國會議席;反觀工黨在蘇格蘭只獲42%選票,卻奪去當地逾三分二議席。若改採比例代表制,當年工黨實際只能在蘇格蘭取得24席,保守黨則可獲10席。
多票者勝放大地域主義影響
由於過去幾年工黨與SNP在當地的勢力此消彼長,在今次大選中,SNP有可能盡攬蘇格蘭所有59個議席,在多票者勝制度下,SNP要得到這樣的壓倒性戰果,僅僅需要取得大約50%選票。斯特金在選前大談「認受性」問題,強調必須要籌建一個能贏得「整個聯合王國」支持的新政府,實際上就是針對保守黨在當地可能連一席也保不了的局面。說得再白一點,就是質疑一個由保守黨籌組的新政府,對蘇格蘭地區來說將完全沒有代表性。
隨着SNP勢成國會議席大贏家,一躍成為國會第三大黨,英國的黨派政治生態某程度上跟百多年前頗有相似之處。波達洛提到,儘管當代英國人傾向視「單一政黨多數派政府」為政治常態,但其實在十九世紀後期至二戰前只有3屆英國政府屬「單一政黨多數派政府」,其餘都是執政聯盟或少數派政府,原因之一是愛爾蘭民族主義政黨在1885至1910年間每次大選中都成功奪得甚多議席,導致當時的左派一哥自由黨每次都需依賴他們的支持才有機會在國會獲得多數支持,情形就跟當前工黨需要SNP支持始有機會上台一樣。
斯特金早已表明,希望與工黨建立一個反保守黨聯盟,阻止保守黨繼續執政,不過一些評論懷疑,也許SNP最想見到的,其實是卡梅倫和保守黨這個不受蘇格蘭人歡迎的政府繼續執政,這樣就可加劇蘇格蘭人對倫敦當局的憤怒,更想獨立。
牽動政黨利益 選舉制度難改
過去不少英國人對國家奉行的多票者勝選舉制度引以為傲,認為它有助產生一個穩定而強勢的多數派政府,比歐陸執政聯盟經常離合「優越」。然而時移世易,過去行之有效的制度,現在卻加劇了聯合王國分裂危機。波達洛就指出,當前的選舉制度誇大了英國的分裂分化,已經「威脅到國家團結」,只有改採比例代表制,才能令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矛盾緩和。
然而選舉制度牽涉各黨派的切身利益,改革知易行難,SNP當然不願因為制度改革而喪失當前在蘇格蘭的壓倒優勢,保守黨恐怕也不想見到極右的英國獨立黨在制度改革後議席大增,搶奪保守黨的地盤。英國的政治困局並不容易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