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奠基﹕形容詞活用
【明報專訊】「詞類活用」幾乎每篇古文都會出現,同學較熟悉的包括「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形容詞」等。然而「形容詞活用」屬於較難處理的部分,形容詞指表示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發展變化狀態的詞。形容詞可以活用作「名詞」,有時也可作「動詞」。
名詞——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
文言文中較常見「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果形容詞處於主語或賓語位置,又具有明顯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徵和意義,此時會活用作名詞。例如《陳涉世家》載:「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堅」和「銳」本為形容詞,「被」是「披」的通假字,如將句子直接譯作「將軍身上披荌穔w的、手執銳利的」,句子意思完全不通;其實這堛滿u堅、銳」受動詞「被(披)、執」支配,構成了動賓結構,故應作名詞用。全句應譯作:將軍身披堅硬的鎧甲、手持銳利的劍,討伐無道,誅滅暴秦。
動詞——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而「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判斷準則,是形容詞通常不能帶賓語,如句中形容詞後緊接賓語,便多為活用作動詞。如《孟子》:「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論人的視點愈高,視野就愈寬廣。「小」本形容氣勢體積,不過如果直接將句子譯為:「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而細小魯國;登上泰山,而細小天下」,全句意思不通。故形容詞「小」在「魯」和「天下」這些賓語之前,就要活用作動詞,全句應譯成:「孔子登上東山而小看魯國,登上泰山而小看天下」。
使動——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現在再談更深奧的「形容詞作使動用法」。文言句中形容詞後接賓語,並使賓語具有該形容詞的狀態,這時形容詞會活用為使動用法,即「使……(某人某物)具有某種形容詞狀態」。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有一句:「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寒」本是形容詞,但骨頭不會無故感到寒冷,必定有事物令骨變冷。故此,我們不會將「淒神寒骨」譯為「淒涼的精神,寒冷的骨頭」,應將「寒骨」變成使動用法,譯作: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荂A靜悄悄沒有人[,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寂靜幽深。
意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另外文言文中還有「形容詞作意動用法」,即「主語+【認為】+賓語+形容詞表示的狀態」。《戰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其中一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本是形容詞,句中指妻子認為丈夫具美麗的特質。若將句子譯為「我的妻子美麗我」則意不相屬,應譯成:「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這是較妥當的譯寫方法。
文:林溢欣(YY Lam)、謝廷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