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海事博物館助理館長唐禮兒(Phoebe姐姐)表示,香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作為轉口港,這也是英國在1840年代奪取香港管治權的誘因之一,「除了軍事、政治,香港在經濟上的角色也很重要」。自此香港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頂尖的商貿中心。
★1841年至1898年
Phoebe姐姐:「在英國管治前,香港已有轉口貿易,之後英國人加強發展,令其轉口港角色更明顯,貨物的種類及數量均提升。」香港在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除了英國,也吸引歐洲其他國家的商船停泊在維港。當時來自中國的茶葉是貴重貨物,愈新鮮愈好,利用飛剪船從香港轉運到倫敦只需100日。英國也透過香港向中國轉口鴉片圖利。
★1899年至1936年
Phoebe姐姐:「開始有香港製造的產品,例如英泥會出口到外國。同時入口外國貨品,如化妝品等,滿足上流社會需要。」
駛離香港的船隻載貨也載客,大量內地人經香港遷往世界各地,有香港食品商看準商機,如九龍醬園於1917年起向海外出口醬油。1910年太古船塢落成,專門建造及修補船隻,太古糖廠則善用船塢,進口菲律賓和印尼的蔗糖作為煉糖材料。碼頭鄰近廠房,均位於o魚涌。後來,太古成為全球最大的煉糖廠。
★1937年至1949年
Phoebe姐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戰爭令香港的經濟活動停頓,許多商舖被迫結業,發展最蓬勃的商舖是當舖(圖3),因當時市民需把物品抵押以獲得港幣,再用港幣換取軍票以取得糧食等。」
1945年二戰結束,英國恢復接管香港,加上銀行大力支持,商貿活動回復迅速。香港製造的炮仗(圖4)出口至美國,而本地飼養的家禽數量太少,需從內地進口。
★1950年至1979年
Phoebe姐姐:「香港工業最繁盛的時期,成衣、玩具、塑膠、地氈、鐘表及相機零件,以及電影、音樂(圖7)等,均出口至世界各地。」
1960年代後,貨櫃令裝卸貨物更容易,本地銀行也紛紛投資擴建香港的港口,以容納體積更大的貨櫃船。船運成本較低、效率更高,有利全球製造業的發展,香港的成衣更以高品質聞名於世。
★1980年至今
Phoebe姐姐:「香港發展由工業轉為服務型經濟,產品以服務或基建為主,例如仍擔當轉口港,提供貨櫃碼頭及航空運輸的服務。」
航運業進一步促進環球商貿,每年有價值數以十億元計的貨物經機場運至世界各地。香港的金融服務業也是接通西方與內地的橋樑,環球投資者可經香港買賣內地企業的股票或人民幣。
■感想
歷年經由香港貿易的貨品眾多,參觀展覽後,幸希和力行把印象最深刻的畫下來。
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製造:我城?我故事」專題展覽
地址:中環八號碼頭
日期:即日至9月4日
費用:免費
電話:3713 2500
網址:http://www.hkmaritimemuseum.org/MadeinHK
■想一想
1. 除了地理位置,你認為香港在環球商貿上有何優勢?
2. 如果向外地推銷一種香港貨品或服務,你會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