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學生家境好較善用科網
港大:「數碼鴻溝」不止硬件

[2015.03.25] 發表
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袁海球指出,父母如何介入,對子女能否善用資訊科技有很大影響,建議父母以身作則,亦與子女一同使用,讓他們學習多元化善用資訊科技。(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港大一項研究發現,過分使用科技產品作娛樂及社交用途的學生通常來自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其父母亦較缺乏相關知識,難以介入;相反,能善用資訊科技產品學習的學生,父母社經地位較高,亦較懂得教子女如何善用相關產品。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袁海球表示,「數碼鴻溝」不再只是能否接觸資訊科技產品等硬件,而是能否善用資訊科技,政府應制訂策略發展學生的資訊及新媒體素養。

草根父母較少相關知識

港大教育學院深入訪問22名中小學生,了解他們在學校及家中使用資訊科技的情况,並將他們分為3類,包括善用資訊科技學習的「產出型」(productive user)(5人)、較多用作娛樂及社交方面的「普通型」(10人)及沉迷用作娛樂及社交的「掙扎型」(7人)。

研究結果顯示,「產出型」的5名學生有4名是小學生,且通常來自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學業成績亦較高,家長使用資訊科技的經驗亦較豐富。袁解釋,小學生的父母通常管教較嚴,而小朋友亦較聽話,故能較均衡地使用資訊科技。

父母懂善用 有助孩子

袁海球透露,其中一名「產出型」學生讀小三,父母均為中學教師,該學生數學成績優異,父親會下載與數學相關的應用程式與兒子一起玩,培養出兒子正確使用數碼產品的觀念,並主動使用電腦蒐集資料、製作網頁和簡報,以及學習不同知識。

至於「掙扎型」的學生,7人均讀中學,他們通常只將數碼產品用作娛樂及社交方面,如打機、看劇集及瀏覽社交網站等,且難以自控。袁說,其中一個個案是中三學生,自小與祖父母同住,小學時成績優異,曾考第一,但小四時獲姑姐贈送一部電子遊戲機後,自此沉迷,成績一落千丈,擁有電腦後更愈發放縱,父母為此多次跟他爭執,更剪掉家中的網絡數據線,但只令他於假日前往爺爺家中時更放縱,到中三時更要留級。

「掙扎型」難自制 愈管愈放縱

袁表示,父母及學校的介入對學生如何善用資訊科技有很大影響,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若一家人去飲茶,父母不停捽手機,個仔一定都會捽」;其次要與子女約法三章,制訂大家接受的使用方式及時間,並持續執行;最後是與子女一同使用,讓他們學習可如何多元化善用資訊科技,而不是只玩遊戲。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港大校務委員會今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涉收取匿名捐款的審核報告,預料有校務委員將聲討戴耀廷及獲推薦擔任副校長的... 詳情
二人三足助青海孤雛
【明報專訊】基督教勵行會日前在清水灣鄉村俱樂部舉行「2人3足勵同行慈善步行籌款」,有逾500人參加,以二人三足形式親身體驗殘疾兒童的舉步維艱... 詳情
時事通識教材.時事焦點:中日韓外長3年首晤 倡首腦會談
【明報專訊】概念詞彙︰地區合作(regional cooperation) (圖1) ■考考你 中斷了接近3年的中日韓三國... 詳情
文化人語﹕自拍也可很正面
【明報專訊】時下人人愛自拍,單眼、V臉、嘟嘴,經美圖應用程式加工,彈指間俊男美女自拍照上載面書。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廣播新聞系三年級生邱詠恩... 詳情
眾讀樂﹕剪髮時看什麼書?
【明報專訊】《字花》編輯 羅樂敏—— 《在天堂之下:馬尼拉貧民生活實錄》 坐在理髮師的椅子上等待「被宰割」的時候,基本上無法讀到任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