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右)及環境局長黃錦星(左)2013年出席「惜食香港」運動啟動禮。
放大
 

其他新聞
影音學通識﹕受壓迫的天才──圖靈
DSE試場通勝﹕筆試及聆聽試宜忌
學好通識﹕細心理解考題提問
實戰錦囊﹕溫習DSE恆常議題
試題拆解﹕自由行影響社會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概念解碼﹕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明報專訊】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1987年的報告,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須全盤考慮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公平程度,並改變以消費為主的生產格局,協力保護共同擁有的自然資源。

■個人成長×今日香港

廚餘×環境可持續

市民的個人行為,如關注環保議題、養成環保生活習慣對推動可持續發展有莫大裨益。據環境局統計,2013年每日有9547公噸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中,約3648噸為廚餘。為推動港人減少廚餘,環境局在2013年5月正式開展「惜食香港」運動,在學校、社區、工商業界宣傳。現時有多個不同界別參與,有酒店、食肆、學校及大學、綠色團體、婦女組織及食物回收機構等。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陸港矛盾×文化可持續

廣州網友蔣智盛2015年2月向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投稿,文章以《廣州人看「陸港矛盾」》為題,指出因為地緣關係,廣州吸收了不少香港文化,「同樣看香港電視,使用同樣的粵語譯名或稱呼,以粵語口語於即時聊天工具作交流」。他認為引發「陸港矛盾」一系列事件在廣州也有相似的「版本」。例如「普教中」本來在廣州也有實施,一直相安無事,但近年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在學校範圍內必須講普通話,甚至回家也要講普通話。例如廣州冼村小學禁止校內講任何包括粵語的「方言」,校方稱「只是按照國家的規定去做」,網友批評這是「強制」,『粵語叫做「夾硬薄v!』

■全球化×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單車代步×環境可持續

為改善空氣素質、節省能源和紓緩大城市常見的交通擠塞問題,歐洲、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城市積極推廣以單車代步。美國紐約當局在2014年9月發表報告,證明市區建單車徑或單車行車線有助縮短汽車行車時間,實際上更方便駕駛者。另外,法國巴黎政府推出公共單車租借服務,藉此改善市民的身體健康,並提高市民對環保減廢的意識。2009年5月歐洲近30個城市簽訂宣言推廣使用單車,目標於2020年提升單車佔各交通工具使用的比例至15%。

然而,香港未有大力推動以單車代步。交通諮詢委員會在2014年12月向運輸及房屋局提交《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第三章表明「儘管騎單車有環保效益,但本港市區道路普遍擠迫和繁忙……難在市區騰出合適地方興建單車徑……政府一般不鼓勵市民在市區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

■全球化

社區貨幣×經濟可持續

歐美近年不少社區出現地區貨幣及經濟模式。美國加州奧克蘭非牟利組織「可持續經濟法律中心」的總監Chris Tittle接受《福布斯》雜誌訪問時稱,社區貨幣容許社區自行決定資金流向。而英國的「轉型城鎮貨幣」(Transition Town Pounds)計劃亦為促進社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在所屬社區流通,跟英鎊的幣值1兌1。其中以2012年開始發行的布里斯托鎊(Bristol Pound)規模最大,有超過60萬鎊流通,約600家商戶接受。布里斯托鎊的機構總監Stephen Clarke稱,獨立經營商戶多將收入用於本土消費,不像大型企業般九成收入非花於本土。

英國新經濟基金會(Nef)專研社區貨幣的研究員Josh Ryan-Collins認為,社區貨幣有助維持社區的本土特色,當該區市民把錢花在本地產業,每一分錢都會產生所謂的「multiplier effect」,同時有助促進就業,提升社區歸屬感。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全球暖化×環境可持續

《巴西氣候變化論壇全國評估報告》綜合2007年至2013年各地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以電腦模擬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化,發現若全球持續暖化,到2100年巴西各地區氣溫將平均上升攝氏3至6度,亞馬遜雨林更會因降雨量分佈不平均、過度伐木而致「草原化」,影響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而象徵全球受災難威脅的「世界末日鐘」於2015年1月也被「撥前」,距子夜12時的「末日」只有3分鐘。負責調整末日鐘的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總監貝內迪克特指出人類生存面臨兩大「非比尋常和不可否認的威脅」﹕一即氣候變化、二是核武器帶來新的軍備競賽。

 
 
今日相關新聞
概念解碼﹕可持續發展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