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圖)
◆小明﹕嗚,恆常議題不會太多吧……
君老師﹕恆常議題不少可以由個人出發,例如﹕
˙沉迷上網﹕不少青少年沉迷上網、欠缺時間管理能力,影響日常生活、健康或人際關係。嚴重者甚至成為隱蔽青年,荒廢學業或工作躲在家中上網,令人憂慮。網絡欺凌、網絡公審的情G亦令人擔心青少年能否善用互聯網。現今智能電子產品科技進步,上網已無空間限制,一機在手即可漫遊網上世界,改變人類溝通模式,形成不少「低頭族」。
˙親子關係﹕父母與青少年由於出生年代不同,有不同的價值觀或者形成代溝,加上青少年處於青春期,相對較重視朋輩關係及與異性的相處,部分人或會較為反叛。如果父母和子女欠缺溝通,或令關係變差。
◆小通﹕幸好我和家人相處還算不錯,衣食無憂。
君老師﹕你衣食無憂已比很多人幸福了,香港還有近百萬貧窮人口呢!香港事務也有很多恆常議題。
˙貧富懸殊﹕香港貧富懸殊情G嚴重,堅尼系數早已超越警戒線的0.4,2012年更達0.537。貧窮人士缺乏物質生活、居住環境惡劣,影響生活素質。不少專家亦指出社經地位較低者的下一代,由於欠缺向上流的機會,形成跨代貧窮。貧富懸殊持續惡化顯示財富分配不均,會令社會動盪不安。
˙土地供應﹕香港地少人多,土地供應不足,加上近年不少內地人投資香港房地產,致供求失衡。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主要有舊區重建、填海、發展「棕地」、興建人工島等,但往往觸及環境保護與土地供應何者較重要的爭議。
˙歧視/平等機會﹕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部分數代在香港土生土長,但由於言語不通、教育政策又未能令他們在社會向上流動,令他們飽受歧視之餘亦難有更好的出路,形成跨代貧窮,令人反思號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是否真的提供平等機會予少數族裔,達至種族共融?
˙醫學美容﹕近年醫學美容盛行,抽脂、注射肉毒桿菌等五花八門的美容技術,令一眾女士趨之若鶩。可是醫學美容存在不少灰色地帶,香港現行法例下部分危險性高的美容技術並不被視為手術,亦非由專業醫生操刀,結果曾釀成悲劇。政府應該加強對醫學美容的監管,保障市民。
◆小識﹕有女士因醫學美容而喪命真的很可怕!
君老師﹕對呀,醫療科技道德爭議也是恆常議題之一。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同時帶來很多道德爭議,例如﹕
˙複製技術﹕複製人類細胞有望救活更多器官衰竭的病人,但令人擔心出現複製人,挑戰人類的道德觀念。
˙代母產子﹕為不育的夫妻帶來生育的希望,但代母與提供胚胎的父母,有時會爭奪嬰兒撫養權。此外,商業代母的出現亦衝擊「生育是神聖」的宗教觀。
˙安樂死﹕患重病的病人受病魔折磨,安樂死是否可讓病人解脫?亦有人質疑很難確保他日科技不能救活這些病人。
˙精神健康﹕根據世衛標準,健康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關係上都處於穩定的狀態。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壓力大,若未能及時注意精神健康,或會患上精神病。注意精神健康及正視精神病成為公共衛生範疇重要一環。
◆小明﹕香港的自然環境也很不健康!
君老師﹕不錯,環境議題也不能忽略。
˙全球暖化﹕使用化石燃料發電及汽車等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會加劇溫室效應,形成全球暖化。為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各國積極展開討論合作,包括簽下《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定》等。不過協議欠缺約束力,各國在減排上亦有爭議,成效成疑。可再生能源用之不竭,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核能亦被吹捧成為化石燃料的代替品,但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核電的安全引起世界爭議。
˙空氣污染﹕發電廠的排放是香港主要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的來源,故政府提出優化發電燃料組合,協調環境素質、合理電價及穩定的電力供應。
˙基因改造﹕能增加糧食供應及改良食物的營養,但同時亦干擾大自然的平衡。
■摘星秘笈
★因為提問多是跨單元,答題要融會貫通,打破單元的框框
★善用通識概念字眼(上文粗體字)連結各議題
文﹕鄧婉君老師
圖﹕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