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過節喝點酒,無傷大雅,但若然失了節制,飲得醉醺醺、嘔吐大作,辛苦自己也辛苦了身邊人,故杯中物還是適可而止為妙。「飲唔飲得」其實很視乎個人體質,人人酒醉後的反應各異,但照顧上也有些共通點需要注意。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當酒精進入血液後,九成會經肝臟分解,但個人是否易醉,則因應男女、不同種族、肝臟新陳代謝速度快慢,及肝臟分解酵素量而異,這些因素最終亦決定了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多寡,因此易醉與否也有點先天因素。分解酒精所需時間人人不同,一般需要數小時,當然,不同種類的酒,酒精濃度亦有高低之分,若該類酒所含的乙醇愈高,飲得多自然更容易醉。酒後失言、失態甚為常見,因酒精會影響中樞神經,對神經系統有抑壓作用。「飲酒過多會出現失去平衡力、肌肉不協調,說話不清等情況,再醉一點的話,判斷力、認知能力亦受影響,部分人可能會嘔吐、胃痛、血管擴張、皮膚泛紅,甚至血壓偏低。若然酒精中毒,更可能出現昏迷狀況,要送院治理。」
正常情況下,一般人醉酒後十二小時內便會回復清醒,但不少人酒後翌日倍感疲累。「酒精其實很影響深層睡眠,令人睡醒後更為疲倦,故通常都要多睡一天才足夠。」他補充。現時沒正式藥物可於酒後服食,加快酒精分解速度,坊間聲稱有助減少酒精吸收的藥品,效用有待證實。
照顧重點
補水:多喝水有助增加體內水分,而運動飲品亦可提升血液中的鹽分及電解質,減少血壓偏低的情況;此外,喝水亦有助沖淡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增加排尿亦有一定幫助。
暖敷:如果酒醉未醒便沐浴其實很危險,建議先用溫水暖敷洗臉,待酒氣過後才洗澡;另應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浸浴,以免令血管擴張,血壓偏低,增加頭暈機會。
復原臥式:清理嘔吐物固然麻煩,但「有得嘔」比「無得嘔」為佳,因可把未吸收的酒精一併嘔出,減少酒精入血,緩減醉意。照顧者可把醉酒人士以復原臥式躺下休息,解開其領口,頭部微垂、嘴部向下,方便嘔出口腔食物;若然嘔吐物阻塞氣道,可致窒息風險。
止痛藥:不少人飲酒後翌日都感頭痛,一般可服食含阿士匹靈或撲熱息痛成分的止痛藥,紓緩不適,但對於慢性或長期飲酒人士來說,其肝臟承受撲熱息痛能力較低,吃得太多止痛藥可能導致急性肝炎,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