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警惕反穆斯林的偏見
【明報專訊】有評論指出,血洗《查理周刊》案件發生於歐洲「伊斯蘭恐慌」高漲之際,勢令反移民情緒進一步升溫,加深社會內部對立。反穆斯林情緒勢將體現於反移民立場,歐洲近年有不少右翼政黨抬頭,主張限制移民,質疑移民會動搖本國價值觀和身分認同的政黨如法國民族陣線和英國獨立黨便是典型例子。政治分析師聖馬利(Jérome Sainte-Marie)直指,法國輿論早對伊斯蘭有負面看法,巴黎襲擊將令這些負面討論更具體和集中,為法國政治生態帶來長久影響。他認為法國民族陣線政治實力將上升。
英評論:這是個危險的時刻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Owen Jones撰文指出,就《查理周刊》襲擊案,社交網絡充斥藉這次殘暴事件宣示敵意的「恐回者」,他們認為整個伊斯蘭教要負責任,它與「西方價值」無法相容;他們希望把穆斯林單一化。Owen Jones認為「這是個危險的時刻」,反穆斯林的偏見正在歐洲蔓延,歐洲極右勢力(如法國民族陣線)把矛頭指向穆斯林;人們為襲擊事件感震驚,「也毫無疑問令極右的氣焰更旺」。法國有約500萬名穆斯林,不成比例地在貧窮與失業環境中生存。若國內對穆斯林的敵意更盛、更多處「邊緣」的年輕穆斯林會被極端組織招募。而這或正是襲擊者希望得到的結果。
挪威以民主開放回應恐暴
陷於「伊斯蘭恐慌」(Islamophobia)的歐洲國家可如何做?2011年,挪威極右恐怖分子布雷維克轟炸奧斯陸並槍殺數十人。他以「阻止挪威伊斯蘭化」來合理化殘暴的行為,指摘挪威左翼對穆斯林打開門戶,削弱了基督教的傳統。
挪威社會的回應不是懲罰、報復或壓制,時任首相史托騰伯格宣布「會以更民主、更開放及更人性地回應」。Owen Jones形容挪威說到做到,布雷維克渴望的反彈從未出現,「這是襲擊《查理周刊》的兇手不希望看到的」。
伊斯蘭極端分子想見到人們把敵意指向全體穆斯林並作出報復,他們希望穆斯林感覺到被憎恨、受歧視,因為這令他們更易尋求支持。Owen Jones認為,挪威開明的回應值得歐洲各國效法。
■相關概念
激進主義(radicalism)
文化衝突(cultural conflict)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
國際協作(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多層思考
1. 參考上述資料,指出和解釋法國巴黎連番發生恐怖襲擊對歐洲國家可能帶來的影響。
2. 「全球化增加了文化衝突的出現。」你同意嗎?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伊斯蘭文化」﹕link.mingpao.com/14864.htm
2.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文明衝突」:link.mingpao.com/14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