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一條街收一半,唔收一半,當然失望。」59歲的陳先生居於春田街一幢唐樓頂層近30年,他憶述早年曾有私人發展商向他招手,惟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後擱置收購,他其後向市建局要求重建,亦遭拒絕。他指出,多年來花至少3萬元修葺單位,認為市建局事隔5年才收購太遲。居於鶴園街2號的濮太更指塌樓後擔驚受怕,單位又滲水,故支持重建。 陳先生在19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以分契形式,先後購入春田街一幢唐樓的520呎頂層單位,共花約55萬元。他指出,曾有私人發展商出價約300萬元收購,「傾好價錢臨簽名時,卻發生塌樓事件,之後發展商擱置收購」。一場歡喜一場空,加上塌樓陰影,陳先生決定向市建局要求重建,惟遭拒絕。 鋼筋外露兼滲水 現場所見陳先生的單位未如一般高樓齡的唐樓殘舊,他解釋,多年來修葺10多次,至少花近3萬元,「前年因單位鋼筋外露而修葺,去年底因滲水又要整」。他說,對面馬頭圍道項目正展開重建,「覺得幢樓搖下搖下,好驚」。 濮太約20年前花50萬元購入鶴園街2號的3樓單位,她的單位比陳先生的明顯殘舊,睡房天花及牆身剝落,「落雨滲水,要搬張H出廳,平日大多不留在家,寧願出街逛下」。濮太說,塌樓前已經跟私人發展商傾妥收購價,簽了臨時合約,但塌樓後一切擱置,令她心情自此從不再安定。 商戶有保留 「未必容納平價店」 然而,地舖商戶對重建有保留,去年11月才到春田街開設時裝店的王先生說,看準對面重建後的商機而開店,已投資約100萬元,擔心重建後未能重返原地開舖,「新商場未必容納賣平價衫的店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