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本港18歲以下貧窮兒童人口為19萬人,佔整體兒童人口18.6%,較18至64歲貧窮人口比率的10.5%為高。協助貧窮兒童的社區組織協會指出,跨代貧窮多年來未見改善,陳允沖及林銘峰的成長路,恰好是本港貧窮兒童的縮影,成功脫貧例子多「靠彩數」,難單靠現有政策輔助改變貧窮命運。 重文法學校 缺向上階梯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認為,相對10年前,政府增加了對貧童的學習支援,免費教育亦由9年增至12年,但綜觀社會仍缺乏階梯供貧童「向上爬」,讓他們在讀書以外尋找志趣。她指出,社會側重文法學校,但像陳允沖的例子並不罕見,當學習跟不上,部分人會考慮家中經濟環境,無謂勉強升學,早日投入職場幫補家計。 技術工欠社會認受 施又說,社會上有不同工種,「非個個讀大學就好」,唯在本港,技術型工作往往被視為低下層,得不到社會的認受性。曾在2012年赴澳洲體驗工作假期的陳允沖亦認為在外國,即使是當農夫,其薪金及社會地位亦有較高待遇。施麗珊表示,不可能在短時間改變大眾對勞動行業的觀感,但希望從改善最低工資及其他職業進修途徑,例如遙距學習,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令年輕人專長可得以發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