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傳媒角色

[2014.11.13] 發表

【明報專訊】同學的文章就傳媒採訪及報道時,在公眾知情權與個人私隱之間的爭議,作出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結論是﹕重大的公眾利益可凌駕於個人私隱之上。

當然,如同學所舉出的湯顯明事件,或是特首高官等的家居僭建事件,因為當事人為公職人員,加上行為[近違法,所以公眾利益有較為明顯的凌駕性而爭議不大。然而,即使如同學提及的藝人涉嫌吸毒事件,也有爭議謂此乃當事人的個人行為,未有如公職人員般濫用公職或涉及公帑,加上尚未被法庭判處有罪,傳媒的深入揭示,可能造成輿論公審及未審先判的情G,已經侵害了當事人的私隱權甚至是獲得公平審訊的權利。

正因為公眾知情權與個人私隱之間存在不少灰色地帶,當傳媒過分侵犯個人私隱的事件出現,就會有人提出應對傳媒的採訪及報道加以規管與審查。在這兒我必須強調,社會對傳媒自由、新聞自由的限制必須非常小心與克制!

首先,正如同學所述,重大公眾利益可以凌駕個人私隱之上,於是何謂公眾利益就必須交由公眾去判斷與決定;若判斷「重大公眾利益」的權力落入少數人甚或是缺乏民意基礎的當權者手中時,傳媒發掘到的一些重要資訊,隨時可被定為非公眾利益而是私隱,傳媒因而被噤聲。

因此,除了一些社會有共識的道德底線,如色情暴力內容外,許多社會人士都會選擇讓傳媒直接受公眾監察,而傳媒則以其新聞專業選擇報道內容。

當然,要公眾的監察有效實行,更重要的是整體的公民皆能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而不因一時的感官愉悅而忘卻公民責任。否則,若公眾監察失衡,傳媒濫用權利未受批判而出現受害者,就容易讓「加強制度審查傳媒」的聲音增強,繼而削弱傳媒作為社會「第四權」的角色。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更多教育
學好通識.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太重要?太困難?
【明報專訊】近日從報章報道可見,不少人憂心通識科「今日香港」單元的「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主題將被刪減。刪減原因一方面是有人擔心中學生未能了解... 詳情
集師廣益﹕公民抗命與違反法庭強制令
【明報專訊】「雨傘運動」持續至今逾四十日,達到一個平衡延續的狀態,大有佔領過冬之勢。本文無意表達支持和反對的意見,只是就運動所高舉的「公民抗... 詳情
試題拆解﹕非政府組織的貢獻
【明報專訊】˙資料A﹕漫畫一幅 ˙資料B﹕新聞報道 冰桶挑戰吸引大批市民參加,加深認識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連帶令香... 詳情
【明報專訊】資料一 全球繁榮指數 香港跌至第20 英國知名智庫列格坦研究所公布2014年全球繁榮指數報告,香港從2013年的第1... 詳情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高鐵爭議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循道中學通識科主任 黃錦富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