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昔日明報]
【明報專訊】《孝經》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但為何頭髮會被高舉呢?在古代,頭髮是身分象徵,無論是成年未成年、已婚未婚,甚至階級高低都有不同髮型,若沒有頭髮則被視為賤民,故古代有「髡(粵音坤)首」一刑,以剃頭作為刑罰。但頭髮在古人眼中似乎還與生命緊密相連,如《左傳.昭公三年》說「余髮如此種種,余奚能為?」以髮短哀嘆衰老;又如醫書《黃帝內經.素問》說「腎之華在髮」,明初筆記小說《草木子》說「血之榮以髮」,頭髮都與體內健康有關。而對貧困人家來說,頭髮也有現實價值:賣頭髮可換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