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ISIL、還有IS……正當國際社會還搞不清到底應怎樣稱呼這批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攻城掠地的極端伊斯蘭武裝分子,法國政府卻覺得上述3個名稱都不妥當,上周決定以第4個稱謂——「Daesh」稱呼他們,不惜進一步「添煩添亂」。然而這可不能簡單說成是政客無事找事做,又或想來一場「白馬非馬」式的爭辯,因為「冠名」本身就是為了賦予一種意義和思想力量,當中不僅涉及話語權的爭奪,甚至有可能影響到真實戰場上的形勢。
奧巴馬稱ISIL 英揆跟隨
2013年,曾經投靠蓋達的這股伊拉克極端伊斯蘭勢力,趁敘利亞內戰開疆闢土,成立了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也就是ISIS。Al-Sham是現今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一帶的阿拉伯語稱謂,同一地區在英語中稱為Levant(黎凡特),結果他們在西方又有了ISIL這名稱。英國《衛報》等西方媒體起初較多稱呼他們為ISIS,但美國總統奧巴馬卻選擇稱呼他們為ISIL。作為美國「最密切盟友」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當然也鼎力附和跟隨,情形一如當年西方世界普遍簡稱拉登為「OBL」(Osama Bin Laden),但倫敦政府和華府卻堅持以UBL(U指Usama)作為其簡稱一樣。
今年中,ISIS宣布成立「伊斯蘭國」(IS),《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等一些西方媒體,開始改採IS這個名字,但愈來愈多聲音反對這稱謂,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兇殘的恐怖主義組織,既不是國,更不是伊斯蘭。在英國,有穆斯林團體便要求卡梅倫政府稱呼該組織為「非伊斯蘭國」(UnIslamic State),埃及宗教當局更要求傳媒改稱QSIS(即蓋達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分離主義分子)。
事實上,ISIS改採IS這個名字,本身也有濃厚政治目的,就是要向全世界(特別是各國穆斯林)宣示,他們正打破國界,在中東建立新的哈里發國家,希望吸引更多激進遜尼派穆斯林來投。
法另起爐灶 命名Daesh
法國外交部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於上周宣布改採「Daesh」這稱謂。「Daesh」其實是該組織阿拉伯語名稱「al-Dawla al-Islamiya fi al-Iraq wa al-Sham」的首字母縮略詞音譯,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在解釋時強調,「它是恐怖組織,並非國家」,「我不建議使用伊斯蘭國這名稱,因為它模糊了伊斯蘭、穆斯林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界線」。
目前歐美正密謀加強向ISIS動武空襲,改用「Daesh」這個名字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激起世界各地穆斯林對西方的不滿情緒,令他們覺得西方並非打算再度攻打一個中東「伊斯蘭國家」,而是只求對付恐怖分子;至於另一好處就是一挫對手威風、打擊其形象,因為Daesh與另一個阿拉伯字Das相似,而後者的意思就是「踩扁」,在黎巴嫩等阿拉伯地區,一些人甚至開始將Daesh當成形容詞,意指將己見強加於人的頑固者。據報ISIS方面亦視「Daesh」為貶義詞,甚至威脅要割掉那些稱呼他們為「Daesh」的人的舌頭。
克里自創「伊斯蘭之敵」
上周四,美國國務卿克里在一場聽證會上,也自創新詞「伊斯蘭之敵」去稱呼ISIS聖戰分子,隱然與法方想法接近。但美英會否願意放下傳統門戶之見,跟隨法國改採「Daesh」這稱謂,實屬疑問。《衛報》便直言,法國若想用「Daesh」這稱謂取代已被廣泛應用的ISIL或ISIS英語稱謂,恐怕一點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