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計劃年中就欣澳填海及人工島進行可行性研究,但本報發現,就填海進行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並沒詢問市民是否接受個別選址,而是直接問他們對填海後用途的意見,即使最終馬料水填海有近2萬份反對意見,欣澳、青衣西南、龍鼓灘、小蠔灣也有逾6000份反對意見,諮詢報告卻以反對意見書多寡,作出較少人反對青衣西南和欣澳填海的結論。有學者指政府「打茅波」假諮詢,發起簽名運動反對馬料水填海的中大學生會,會長亦批評諮詢報告借馬料水反對意見,去為其他填海選址「上馬」合理化。
發展局:市民有主動贊成反對
發展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表示,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目的是了解市民及當區人士對個別具潛力的填海及岩洞地點的土地用途意見,讓政府在展開研究時能回應市民關注。發展局發言人續說,雖然局方沒有在這階段諮詢市民是否接受個別地點,但仍有不少市民主動就填海計劃提出贊成或反對。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劉炳章認為,現時填海是大概念,未來還要做環評及地區諮詢,屆時可處理到反對的聲音。
填海與人工島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未公布任何結果,特首梁振英已宣布計劃進行欣澳填海及建人工島的研究,兩天(上周五)後晚上9時20分,政府低調出新聞稿,把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報告上載到網站。
沒比較選址支持度
政府在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中提出25個填海可能選址,但發現對填海的正反意見相若。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收窄至5個選址以及建人工島後,卻沒有問市民是否贊成在該選址填海,而是問期望填海後什麼用途、研究填海時要注意的事,以及建人工島的用途。政府在過程中收到5082份意見書贊成5選址填海,6107份意見書反對5個選址,而針對馬料水的選址更有多達1.98萬份意見書反對,主要來自中大學生會組織的簽名運動等。不過,報告並沒有交代各選址的支持度,反而比較各選址收到的反對意見書,認為欣澳及青衣西南選址的反對意見較少。
公專盟﹕搬弄民意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公眾印象是認為政府未就填海選址作定案,但這諮詢卻儼如政府已拍板5選址填海,只問大家填海後的土地用途,這做法是誤導公眾和「打茅波」。
中大學生會會長鍾耀華批評,政府利用不少市民反對馬料水填海,造成其他選址反對聲音不大的感覺,讓其他選址硬「上馬」,做法過分。他說﹕「政府諮詢有誘導性,指明市民不能反對,只能揀將來發展方案。中大學生會是反對所有填海,因為政府沒規劃概念,只做土地儲備,連填幾多公頃都沒公布。」他認為政府可以發展棕地等,不一定需要填海。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批評梁振英不尊重諮詢,「施政報告後才靜雞雞出諮詢報告,長官意志主導一切」。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亦指政府「諮詢純粹走過場,搬弄民意」。
明報記者 鄭穎瑩 周展鴻